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荷兰中国研究的主要机构

发布时间:2019-11-05 2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西平;;俄罗斯汉学鸟瞰[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8期

2 程章灿;;学术翻译的软肋——对欧美汉学论著之中译诸问题的思考[J];文史哲;2011年04期

3 赵燕平;何培忠;崔玉军;;当代斯洛伐克的中国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彭石玉;柯昀含;;美国汉学研究的选择性[J];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昌切;;研究中国的一种学术取径——写在卜松山教授即将荣休之际[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徐克谦;;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昌切;;中国研究的别一种取径——卜松山的汉学理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第二届东亚汉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宗陶;;葛兆光 告诉你一个清醒的“中国”[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8期

10 雷丽平;李渤;;俄罗斯汉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3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目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4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5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编后记[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7 熊月之;周武;;迈向繁荣的海外中国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聂德宁;;(荷兰)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述[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熊月之;;牛津学术访问杂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10 王元化;步霍;;“海外汉学丛书”四种[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隆溪;在斯德哥尔摩[N];东方早报;2009年

2 任大援;新时期汉学更注重海外传播[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王立志;积极借鉴各国汉学研究成果[N];人民日报;2010年

4 特约撰稿 木叶;王德威 汉学研究趋向融通[N];文汇报;2010年

5 吴光辉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汉学研究·人物史·文化交涉学的纵横交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尹锡南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汉学:从“中国研究”到“中国观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马金霞;美国汉学研究网络数据库资源选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记者 小白;单一的德国汉学传统已不复存在[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吴原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知识移民改变美国汉学研究“荒村”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英]Naomi Standen 伯明翰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 仁可 编译;历史学而非汉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2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5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余夏云;作为“方法”的海外汉学[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晨诗;论美国汉学到中国学的变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冯妍;弗朗索瓦·于连汉学研究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慧;怀履光及其汉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黄卫华;西方汉学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婵;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晓;西方汉学家泰山信仰研究述论[D];山东大学;2009年

7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8 张晓红;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国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上官儒烨;对弗朗索瓦—于连的汉学研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云靖;来华传教士与西方汉学的兴起[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6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56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