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
【摘要】:入关之前,八旗户口既是军户,亦为民户,出则为兵,入则为农。但是入关之后,上述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八旗组织的军事职能被大大加强,成为了清朝统治者的常备军队,八旗兵丁也逐步向职业军人转化。绥远城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它作为清朝在漠南蒙古地区设置的重要军事驻防地,对清朝绥服蒙古,维护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绥远城的驻防旗人以当兵为职业,家属赖其钱粮为生,不事农耕工商。清廷经济上给予旗人优待,对他们采取一切包下来的政策,使他们一切仰食公家,倚钱粮为生命。在习惯了享有俸禄、饷银的游堕生活之后,旗人从整体上丧失了自我谋生的能力,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清廷财政的枯竭,八旗出现了严重的“生计问题”。 绥远城驻防八旗作为清代八旗体系的一部分,是清代八旗制度及旗人生计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清史及内蒙地方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旗人的生计来源、生计问题的产生及其原因、历代统治者为解决旗人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入手,探讨曾经“天潢贵胄”的绥远城旗人当时的生活面貌和他们艰辛的平民化路程。
【关键词】:绥远城 驻防八旗 生计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一) 选题意义8-9
- (二) 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11
- 一、绥远城的设置11-15
- (一) 绥远城的设置背景11-13
- (二) 绥远城的驻防官兵13-15
- 二、绥远城驻防八旗的生计来源及其生计问题的出现15-23
- (一) 绥远城驻防八旗的生计来源15-18
- (二) 驻防八旗的“生计问题”18-20
- (三) 旗人出现“生计问题”的原因20-23
- 三、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的解决23-33
- (一) 清末以前绥远城八旗“生计问题”的解决23-26
- (二) 清末新政对旗人生计的影响26-30
- (三) 民国初期的筹办旗人生计措施30-33
- 结语33-35
- 附录35-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记;清末民初北京旗人社会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赵毅,王景泽;“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1期
3 赵令志;清代直省驻防旗地浅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2期
4 魏影;;清代八旗生计问题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玉伟;;试论清末绥远地区的蒙垦[J];河套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张霖;清代福利兵种养育兵[J];军事历史;1998年02期
7 赵金辉;王莹;;清代归绥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构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2期
8 李乔;八旗生计问题述略[J];历史档案;1985年01期
9 陈力;;八旗贵胄的没落——清代旗人经济状况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10 齐瑜,李玉伟;绥远地区的新学创办[J];蒙古学信息;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尚英;[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书红;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治国;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晓伟;热河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黎明;辛亥革命后满族的平民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芳;民国时期绥远地区“调查报告”评述[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李德新;清末新政与八旗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边晋中;清代绥远城驻防若干问题考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万保君;辛亥前后成都满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