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器铭文看战国时期秦与三晋冶铸业的地理分布
发布时间:2017-08-05 13:12
本文关键词:从兵器铭文看战国时期秦与三晋冶铸业的地理分布
【摘要】: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频繁而旷日持久的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以兵器制造业为主的冶铸业的大发展,从出土的有铭兵器来看,当时的冶铸业发展是非常繁荣的,表现在冶铸地点的广泛分布,各国基本上都有冶铸地点,而目前所掌握的出土兵器资料中,秦和三晋地区的数量最多,最丰富,也成体系,因此本文将这两个地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出土的兵器铭文出发,参照前辈学者的铭文考释,将兵器中反映的铸造地名进行论证,翻检地理书,研究一下兵器中反映的地名属于哪个国家,从而研究战国时期秦和三晋地区冶铸地点的数目与分布,另一方面,从考古发现的入手,即研究近年来哪些地方出土了兵器,哪些地方存在冶铸手工作坊遗址,与兵器铭文中所反映的地名进行印证,从而为自己的论点找到充实的论据,证实该地区的确为当时一大冶铸地点。 文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一下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现状并且对兵器铭刻演变与战国时期秦和三晋铭刻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先介绍了战国以前冶铸点分布状况,接着为本文主体,从兵器铭文中看战国时期秦和三晋冶铸点,由于兵器铭文中多数都刻有兵器冶铸点的名字,汇集整理前辈学者对兵器铭文的考释,加入自己一些看法,并且结合相应的考古发现,即是否有冶铸遗址来论证当地的确为当时冶铸地点,从而看出战国时期秦和三晋地区冶铸业的分布情况,三晋地区的冶铸业十分普遍,秦国相对较少。 第三部分,秦和三晋冶铸业地点分布特点分析。先说明三晋冶铸业地理分布的特点,再探讨秦和三晋冶铸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兵器铭文 秦 三晋 冶铸业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7-8
- 二、关于战国兵器刻铭的介绍8-11
- 一、韩国8-9
- 二、赵国9
- 三、魏国9-10
- 四、秦国10-11
- 第二章 从兵器铭文看秦和三晋冶铸业的分布11-48
- 第一节 战国以前秦和三晋冶铸业分布概况11-12
- 第二节 从兵器铭文看战国时期三晋冶铸业的地点分布12-48
- 一、韩12-27
- 二、赵27-34
- 三、魏34-44
- 四、秦44-48
- 第三章 秦与三晋冶铸点分布的特点分析48-52
- 一、三晋冶铸业分布特点48
- 二、秦与三晋冶铸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48-52
- 引用书目简称表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2 李家浩;从战国“忠信”印谈古文字中的异读现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韩自强,冯耀堂;安徽阜阳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铭文兵器[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4 ;河南辉县市古共城战国铸铁遗址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6年01期
5 彭泽元;;魏“十四年(冃阝)兵库”戈考释[J];江汉考古;1989年03期
6 黄茂琳;;新郑出土战国兵器中的一些问题[J];考古;1973年06期
7 于豪亮;;四川涪陵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铜戈[J];考古;1976年01期
8 许明纲;于临祥;;辽宁新金县后元台发现铜器[J];考古;1980年05期
9 黄盛璋;;旅大市所出启封戈铭的国别、地理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1981年04期
10 杨凤翔;秦勇军;;河南商水县战国城址调查记[J];考古;198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辉;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朱力伟;东周与秦兵器铭文中所见的地名[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2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2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