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从“译名之争”到中国经典翻译
本文关键词:理雅各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从“译名之争”到中国经典翻译
【摘要】:理雅各以译介中国经典而成为19世纪欧洲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由"译名之争"肇始。"译名之争"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God译为汉语。作为论争一方的主要人物,理雅各的观点也经历过由最初的译"神"到最后的译"帝"的重大转折。这其中理雅各深入中国经典,以大量的例证论证了将God译为"上帝"与《圣经》的并行不悖性,这也体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理雅各 “译名之争” 中国文化 尊重与包容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论语》英译研究”(批准号:10BWXJ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K207.8
【正文快照】: 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发生的持续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其中的一大论题即“God”一词的“译名之争”,引发了众多中西学者的积极参与,甚至牵动了中国朝廷和梵蒂冈教廷的中枢神经。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在此论争中扮演了非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欣;;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特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洪捷;岳峰;;浅议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佛国记》译本[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王东波;;《论语》英译的缘起与发展[J];孔子研究;2008年04期
4 陈琳琳;析论理雅各对《孟子》中些许成语典故的翻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王东波;;理雅各与中国经典的译介[J];齐鲁学刊;2008年02期
6 王勇;;《论语》英译简史[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国栋;东学西渐译道德[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方;理雅各对《诗经》的翻译与阐释[D];北京大学;2011年
3 干萍;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辜鸿铭的《论语》译本[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胡瑞琴;德国传教士安保罗的儒学经典研究[D];鲁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钢;理雅各与韦利《论语》译文体现的义理系统的比较分析[J];孔子研究;2002年02期
2 杨季康;从“春”字看汉字的文化意蕴[J];丹东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3 郭声健;喻娟;;以推广中国文化为己任——一位留美教育博士生的中文教学经历[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年12期
4 ;传播中国文化要当苦行僧[J];共产党员;2009年05期
5 陆全;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张继文;;翻译与中国文化[J];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8 赵昆;;浅析成语中的中国文化[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9 张雁;加强外语文化教学的另一面——浅析"中国文化失语症"[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吃与中国文化[J];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峰;;理雅各与中国古经的译介[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2 杨慧林;;理雅各之“道”与艾略特之“言”:语言理解中的文化互释[A];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C];2009年
3 李侠;;先驱之举:澳大利亚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4 陆永昌;;翻译,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毕继万;;中国文化介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6 沈燕;韦荷雅;;谈非中国文化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陆永昌;;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于晓鹏;;春风雅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王海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同时并进——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附属大阪中国语学院教学情况介绍[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10 赵燕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广泛而严肃的内容——谈《话说中国》的编写[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可;中国须冷静面对全球中文热[N];文学报;2006年
2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倪蔚薇;锡城外教热衷中国文化[N];无锡日报;2008年
4 白洁 侯雪静;提高翻译水平,消除“文化赤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主讲人 王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汉字与中国文化(一)[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邓的荣 孙佳华;当孔子再度周游列国……[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杨娟 付尧 实习生 顾玮懿;“洋苏州”引发汉语热[N];苏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郭扶庚邋本报通讯员 潘聪平;汉语让我们触摸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9 白洁邋侯雪静;翻译成中国文化输出瓶颈[N];文学报;2007年
10 见习记者 韩t,
本文编号:627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2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