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世系观念的起源及两种世系原则

发布时间:2017-08-08 09:21

  本文关键词:世系观念的起源及两种世系原则


  更多相关文章: 世系 政治性承袭 宗族资格认定 源于一宗 卿大夫 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 观念 成员资格 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世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专用名词,其本意可能与先民结绳记事的习俗有关。"世"、"系"之较早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见于对帝、王、卿大夫等公职爵位传承过程的描述中。以帝王传位和诸侯、卿大夫身份继承为内容的世系原则,强调的是对政治地位和财产拥有权的承袭、继承,与对宗族成员资格加以认定的世系原则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规则。对中国古代源于一"宗"的父系世系观念的追溯,必须从有能力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并且留下了文字作品的时代开始。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世系 政治性承袭 宗族资格认定 源于一宗 卿大夫 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 观念 成员资格 中国传统文化
【基金】: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SJ0703)规划项目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源于一“宗”的父系世系原理是将个体家庭整合为宗族的核心原则。确认这类父系世系观念系统地而不是偶然地出现,并且在实践中普遍地而不是个别地表达为划分人类亲属关系的重要原则的过程,是讨论宗族起源历史过程的逻辑起点。在中国古代,源于一“宗”的父系世系观念形成于何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范学辉;;“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6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吕建辉;《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家浩;战国竹简《民之父母》中的“才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震;;周代社祀与西周社会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王海波;刘颖;;凤凰的动物学原形探寻[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大遂;;常用汉字义系字族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刘燕萍;;《柳毅》和《裴航》中的启悟旅程[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纪潮;;中国古代巫、毒关系之演变——战国秦汉简帛材料中有关毒的人类学观察[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张永太;侯幸峗;修彦凤;;小议中药炮制“q婪ā敝小皅馈钡恼范烈鬧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3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正才;中国家文化与华人企业治理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9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3 李家钊;两汉救荒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强;汉魏六朝家谱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王宗广;吴四姓与东吴政权[D];郑州大学;2001年

7 蒋虹;汉英称谓系统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天莉;司空图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9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尧;藏文古代历史文献述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黄颢;夏尔巴人族源试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黄志宏,丁志安;鲁迅祖父自书《履历》介绍[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4期

4 黄明兰;明朝伊藩王世系补正[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张天恩;对“秦公钟考释”中有关问题的一些看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七九年总目索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4期

7 黄显铭;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张永鑫;《离骚》斟酌四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吴泰;方腊出身问题考辨[J];文史哲;1980年06期

10 史志宏;《高丽史》中关于斡都里的记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尧;;就《夜郎史传》谈夜郎[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韩肇明;;瑶族母权制遗俗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3 何丙仲;;厦门五通孙氏族谱《柳塘记》管窥[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4 彭瓞钧;邱锦程;周鸿翔;胡中为;;天文学的年代推算和古代日月食的统计研究[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5 陈诗忠;;清水祖师出家原因及其在祖籍永春的传播[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6 陈捷先;;从族谱资料看满族汉化[A];北京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7 徐本立;;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8 徐本立;;《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补证[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9 李浩;;范碑所述李白世系的谱牒学问题[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10 孙远谋;;祖籍之争 有悖中山教诲——从现存族谱考孙中山先世资料[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邹晓明 记者 王绍雄;江西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杨嘉桥;专家认为:我国有一万余个姓氏[N];联合时报;2000年

3 杨义;《蒙古秘史》七百六十年祭[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俞伟超;世纪之交话考古[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胡建辉;人格尊严是主观感受吗[N];法制日报;2001年

6 吴怀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远深刻的史识 普及读物的范本[N];光明日报;2001年

7 詹子庆;研究杞文化有新说[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佟栋(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直面福克纳的魅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最新学术观点摘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王剑;李姓的起源[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屹;敬天与崇道——中古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之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龙继蓉;中国家兔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3 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梅花;<阿萨拉格齐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年

8 蔡大伟;古DNA与家养动物的起源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可;西汉刘氏梁国考[D];郑州大学;2000年

2 张玲;河东柳氏东眷及柳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晓姝;《野棕榈》中主题与结构之完美统一[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4 唐均;从赫西俄德《神谱》管窥希腊神话中的近东神话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大英;汉晋时期弘农杨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盖翠杰;行状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娜;清初词人顾贞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李龙海;商代的继承制度[D];郑州大学;2002年

9 何智慧;李翱年谱稿[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曲洁姝;人与自然:论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去吧,,摩西》[D];黑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39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39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