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的异化与借鉴
本文关键词:论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的异化与借鉴
【摘要】:给事中制度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至清,经过两千多年,特别是唐、宋、明诸朝的发展,给事中取得了包括言谏、封驳、稽核等诸多重要权力,为巩固统治基石和维护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到了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不断异化,给事中对皇权的监督受到了削弱,对百官的监察不断地被强调:君主的刚愎自用,使得给事中噤若寒蝉;清一代密折制度、廷寄制度的创设使得封驳无从行使;人员不断减少,科道合一,听都御史差遣,使得给事中无暇顾及本务。正是由于清代君主专制集权的极度膨胀,使得给事中对皇权的监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由此给事中不得不由“谏官”向“察官”转化,并随着制度变迁而最终被历史抛弃。考查这一过程,我们认识到:监督立法必须扎根于民主,监督主体要独立于被监督主体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督权的实施还离不开其他具体制度的保障,监督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必须依法监督、依法治监,使其运行法治化。
【关键词】:清代 六科给事中 职能 异化 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清代六科给事中的建制与职能9-20
- (一) 从给事中到六科给事中9-14
- (二) 清代六科给事中的职能14-20
- 二、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异化的表现20-27
- (一) 言谏权的式微20-22
- (二) 封驳权的虚置22-24
- (三) 行政监控职能的强调24-27
- 三、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异化的主要原因与借鉴27-43
- (一) 主要原因27-38
- 1. 给事中自身的腐化27-30
- 2. 制度不完善30-33
- 3. 君主专制的强化33-38
- (二) 主要借鉴38-43
- 1. 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异化的根源在于不独立38-41
- 2. 人治型监督向法治型监督转化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秦;论明清时期国家权力的监督机制[J];比较法研究;1992年01期
2 王开玺;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王晓天;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嬗变[J];湖南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4 袁刚;;孟子的政治思想和开明专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关文发;试评嘉庆的“广开言路”与“洪亮吉上书事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王为东;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之式微[J];南都学坛;2004年06期
7 林克光;清末第一御史江春霖[J];历史教学;2002年01期
8 白新良;乾隆朝奏折制度探析[J];南开学报;1999年04期
9 薄振峰,杨兴定;唐代谏议制度的性质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03年01期
10 刘丽君;;清代顺治朝科道官员作用受限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王剑;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焦利;清代监察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东;清代经筵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梁娟娟;清代谏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徐明一;清代六科行政监控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巧;试论清代监察制度的建置及其监察机能萎缩的原因[D];郑州大学;2004年
2 刘芳;言官与戊戌变法[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64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6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