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试论王安石保甲法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15 00:19

  本文关键词:试论王安石保甲法的地位和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王安石 保甲法 兵制 农村基层管理


【摘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得到的是众口一词的称赞;而另一方面,从他主持的熙宁变法开始,在近十个世纪中,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则遭受了极大的争议。由于对变法的态度不同,对王安石的评价也就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保甲法作为熙宁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地位、意义也同样备受争议,莫衷一是。 作为一项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保甲制度的推广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息息相关。本文从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及土地所有制形式入手,分析在不同土地所有制和经济基础之下,保甲制度的推广目的、表现形式和所起具体所用的差异。 本文并不以王安石本人和其主持的变法所服务的阶级立场为立足点,也不以王安石保甲法实施的成败论英雄,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和批判继承的原则,广泛吸取前人从各个角度的不同研究成果,站在历史的角度,重点探究了北宋时期社会生产、田制兵制等方面与前朝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变法前北宋王朝所面临统治危机的原因和表现、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实施保甲法的目的和意图、保甲法推行前后的状况和趋势,探究王安石保甲法在北宋王朝的发展过程中和我国土地、兵制、农村基层管理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期望能在一个不同的角度上看清王安石保甲法的原貌,也能在我国处于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继往开来。
【关键词】:王安石 保甲法 兵制 农村基层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引言10-15
  • 第一章 王安石保甲法实施的历史背景15-24
  • (一) 北宋立国之后的土地所有状况及其影响15-17
  • 1、土地占有不均,贫富分化严重15-16
  • 2、赋役严重不均,社会矛盾尖锐16-17
  • (二) 北宋政府遭遇严重财政危机17-21
  • 1、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17-18
  • 2、"三冗"压迫下的国家财政入不敷出18-21
  • (三) 外部环境不断恶化21-24
  • 1、对辽作战屡战屡败21
  • 2、对西夏崛起无能为力21-22
  • 3、军队管理涣散,战斗力低下22-24
  • 第二章 王安石保甲法的形成、实施和结果24-35
  • (一) 北宋中期改革思潮的兴起和改革尝试的进行24-26
  • 1、改革思潮兴起24-25
  • 2、庆历新政25-26
  • (二) 王安石变法改革思想的形成26-29
  • 1、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思想26-27
  • 2、执政前的为官经历27-28
  • 3、入对神宗28-29
  • (三) 保甲法的实施和结果29-35
  • 1、保甲法的实施29-30
  • 2、王安石实施保甲法的目的和推行的效果30-32
  • 3、变法过程中的斗争和保甲法的最终罢废32-35
  • 第三章 兵制的发展历程35-45
  • (一) 均田制与府兵制35-41
  • 1、均田制的确立和推行35-37
  • 2、府兵制度的确立37-39
  • 3、均田制的和府兵制废弛39-41
  • (二) 北宋时期的兵制41-45
  • 1、募兵制度的确立41-42
  • 2、无法消除的冗兵42-45
  • 第四章 农村基层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45-54
  • (一) 保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45-51
  • 1、北宋之前保甲制度的状况45-48
  • 2、北宋时期保甲制度的实施状况48-49
  • 3、南宋以来保甲制度的实施状况49-51
  • (二) 团练的发展历程51-54
  • 1、北宋团练制度的发展51
  • 2、清代团练制度的发展51-53
  • 3、民国时期团练和保甲的复兴53-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李华瑞,郭志安;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3 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J];晋阳学刊;1985年01期

4 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675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75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