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食盐经济文化地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先秦食盐经济文化地理研究
【摘要】:我国食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宋、明、清几个时间段,对先秦时期的食盐关注较少,综合性的研究更是稀少。但先秦时期的食盐研究因为其年代跨度大且对秦汉以后的食盐研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显得意义重大。 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先秦主要食盐产地及地理分布。这一章节介绍了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海盐、池盐、岩盐、泉盐、井盐、土盐等诸多食盐类型。对海盐地理分布的分析,依照考古资料和相关的历史记载,放弃以前对海盐产地笼统分类的方法,力图精确的以这些地域开始进行海盐生产的时间先后为序进行分析。青州鲁北地区,除辽东地区外的幽州地区,吴越地区,辽河东部地区渐次进入了海盐的规模化生产阶段。对井盐和泉盐的地理分布的分析以考古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于产地进行综合性的概述。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整理,考察出三峡地区、四川的长宁和湖北的长阳等地从商末开始,相继进入泉盐大规模生产时期,井盐的生产要到战国末期。对盐池地理分布的分析主要依托文献资料,除了对山西运城这一最重要的盐池关注外,还对西北的诸多盐池加以探查。西北的盐池在先秦时期就是中央王朝所依赖的重要池盐产地。通过文献资料可知,我国出产岩盐的地方有两个地区,一是渝东地区的云阳及附近地区;二是大西北地区的古凉州地区。土盐的生产区域包括今日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西北部分地区如青海东部。第二章,食盐的运输与消费区域。食盐的运输方式是不断进步的,从人力背负开始,内河航运、畜力运输、近海航运相继发展起来。对消费区域的研究,过去很少涉及。通过研究发现,食盐的消费区域随交通发展、政治变迁等因素的变化不断由各个产盐区向四周延伸。战国时已经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就海盐而言,夏朝时期仅有少量海盐通过进贡的方式进入王朝统治中心地区。经过先秦数千年的发展,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末期,吴越之地、燕、齐所产海盐的消费区域已经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楚国领土及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等大片地区。泉盐、井盐、池盐的消费区域也正是在夏商时代的基础上不断向四周扩张。对于上盐、岩盐消费区域鉴于其产量小和资料匮乏,不予论述。第三章,先秦时期食盐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该章涉及内容较广,总概而论:先秦时期,食盐便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华文明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食盐对陶器制造、商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食盐获取得便利程度在先秦时期曾对先民在遗址的选择和古代帝王的都城选址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争夺盐源,各股政治势力不惜发动一场场的战争。食盐与我国的神话传说、饮食文化、丧葬文化和先秦医药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较之前,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关我国先秦时期主要食盐产地的地理分布,前人大多是笼统的进行表述,但先秦时期时间跨度达数千年,这些产盐区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先后顺序,本文在立足于考古发现与文献的基础上深刻解读,尽力还原之。第二,过去的研究成果对先秦食盐运输与消费区域基本没有涉及,本文想通过结合先秦交通、人口分布、政治和军事状况等对这一问题进行试探性的研究。第三,过去的研究成果对“先秦时期食盐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这一问题大多只是涉及其中某一个方面。本文在尝试着对各种史料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力图做到细致、系统。
【关键词】:先秦 食盐 消费区域 经济 文化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2;F426.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6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8-15
-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15-16
- 第一章 先秦主要食盐产地及地理分布16-52
- 一、海盐16-29
- 二、泉盐与井盐29-47
- 三、池盐47-50
- 四、岩盐50
- 五、土盐50-52
- 第二章 食盐的运输与消费区域52-67
- 一、海盐运输及消费区域52-58
- 二、泉盐运输及消费区域58-61
- 三、运城池盐运输及消费区域61-67
- 第三章 先秦食盐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67-76
- 第一节 食盐的经济影响67-69
- 一、盐与陶器制造67-68
- 二、盐与商业68-69
- 第二节 食盐的社会作用69-72
- 一、盐与先民的遗址分布69-70
- 二、盐与都城选址70
- 三、盐与战争70-72
- 第三节 食盐的文化价值72-76
- 一、盐与神话传说72-73
- 二、盐与饮食文化73-74
- 三、盐与丧葬文化和先秦医药74-76
- 余论76-78
- 参考文献78-85
- 致谢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元启;试论西周至战国时代的盔形器[J];北方文物;1996年03期
2 李小波;三峡盐业考古发现及其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柴继光;运城盐池与华夏文明(一)[J];沧桑;2001年04期
4 柴继光;运城盐池与华夏文明(二)[J];沧桑;2001年05期
5 柴继光;运城盐池与华夏文明(三)[J];沧桑;2001年06期
6 陆远权,邓显皇;重庆古代盐业对文化的影晌[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刘莉,陈星灿;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8 王青;;《管子》所载海盐生产的考古学新证[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9 李慧竹;王青;;山东北部海盐业起源的历史与考古学探索[J];管子学刊;2007年02期
10 景以恩;;寿光盐业遗址与宿沙氏之国[J];管子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龙刚;;盐与中国上古文化——立足于三峡地区盐资源与巴文化关系的考察[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水城邋燕生东;[N];中国文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培民;先秦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炳清;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伟;先秦鲁北地区盐业经济地理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3 张稳;先秦人口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6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8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