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府州县仓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9:18
本文关键词:明代府州县仓官研究
【摘要】:本文以明代府州县仓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仓官的铨选、任职、迁转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分析这些因素对仓官履行职责的影响,进而透视明代府州县仓的运作特点。 明代设仓储粟,以赡军赈民,在京有京通仓,在外有司府州县卫所仓。各仓因位置分布不同,其作用、重要性亦各异。府州县官仓储粮,除供地方官吏、师生俸粮之需外,赈济孤老、祭祀、接待使臣,亦从中关给。 明代仓官专职粮食收支、保管之责。人员包括府仓大使,从九品,府仓副使、州县仓大使、副使,皆未入流。仓官由吏部铨选,多由吏员充任,,上受官吏侵凌,下受豪民胁迫,位卑职轻、有责无权;仓官升迁官职不高,多升任巡检,最高者也只是县主簿,仕途渺茫使人多不乐就。仓官实际迁转周期长,明初虽规定仓官周岁任满,但任满后若粮米不能支尽者,要在仓守支,以此,在仓守支之人远多于见任的仓官,直至万历十三年才有所改变。 仓官身居粮廪之地,有侵克之便,故上至都察院御史,下至布按、府州县正官,皆对其有督察之责,并制定严厉的法律,对其严加防范,但是终明一代,仓官侵克粮储之弊并未消失。究其原由,一方面,仓官职卑俸薄,生活窘迫,难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监察官员玩忽职守,或不至仓监督、或查处时容隐包庇,虽有督察之责,实未尽督察之实。
【关键词】:明代 仓官 仓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91;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绪论8-13
-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8-9
- 二、 写作思路与文献材料9-10
- 三、 仓官的历史沿革10-13
- 第一章 府州县仓的建置13-29
- 第一节 仓的类型13-16
- 第二节 官仓的设置16-29
- 第二章 府州县官仓的官员设置29-43
- 第一节 地方有司官员统领仓务29-31
- 第二节 仓官专职管粮31-40
- 一、 仓官的设置31-33
- 二、 仓官履职33-40
- 第三节 吏役协助仓官管粮40-43
- 第三章 府州县仓官的任免和迁转43-63
- 第一节 仓官的选任43-52
- 一、 出身43-47
- 二、 选任47-50
- 三、 回避制度50-52
- 第二节 仓官的调转52-63
- 一、 任期52-58
- 二、 调转58-60
- 三、 丁忧起复60-63
- 第四章 府州县仓官的渎职与治理63-79
- 第一节 仓官渎职情况63-69
- 一、 收粮时舞弊牟利63-65
- 二、 保管时中饱私囊65-67
- 三、 放粮时挪移补漏67-69
- 第二节 防止仓官渎职的法律和制度措施69-77
- 一、 法律措施70-75
- 二、 制度措施75-77
- 第三节 仓官渎职的原因77-79
- 结语79-82
- 参考文献82-88
- 附录88-93
- 后记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峗;明代的备荒仓储[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2 郑民德;赵学勤;;明代德州运河水次仓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倪根金;明代广东社仓、义仓考[J];广东史志;2002年02期
4 吴滔;明清苏松仓储的经济、社会职能探析[J];古今农业;1998年03期
5 王滨;;明清大运河与德州城市发展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与仓储[J];江汉论坛;2003年02期
7 施峰;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作用与弊端及其对当前粮食储备管理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28期
8 吴琦;杨露春;;明代地方监察体系与荒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沧清;;略谈隋唐时期的官仓制度[J];考古;1984年04期
10 邵正坤;;汉代仓储职官考述[J];兰州学刊;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724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2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