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蛟”弭灾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31 09:43
本文关键词:“伐蛟”弭灾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实践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蛟的形象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础之上,综合鱼、蟒、牛等多种动物身体特征后形成。蛟是龙的形象形成过程中异化出的产物;而蛟的灾害形象从最初的直接攻击人类及动物演变为后来的引发水灾。蛟水是古人对于山洪的另类解读;明清时期南方山区蛟水的频发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经济开发对于山林环境的破坏。对蛟灾害形象形成过程的梳理,不仅可以弄清蛟与水灾联系在一起的原因,而且也有助于加深对古人灾异观的理解。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关键词】: 伐蛟 蛟水 斩蛟 水灾
【分类号】:B933;K207
【正文快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与蛟都是在水神崇拜的基础上所虚构出的两种动物。龙与蛟虽同属水神崇拜的产物,但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形象与地位:龙通常履行的是施云布雨的水神职责,而蛟则扮演着兴风作浪的水妖角色。对立的文化象征意义使它们在人间受到天壤之别的待遇。作为水神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守华;“许真君斩蛟”传说的由来及其价值[J];中国道教;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淑荣;;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新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李博;;叶维廉“山水诗原型”在谢灵运诗歌语境中的矫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胡静;;文化学视角下的“示”部字与鬼神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宫茂;;从《庄子》中孔子寓言形象看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朱江;;浅析杨慎怀古词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彭淼;;明代诗学中“清”的审美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孙强;;庄子与萨特的美学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强;;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e,
本文编号:764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6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