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西汉社会垂直流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0:02

  本文关键词:西汉社会垂直流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汉 社会阶层 社会垂直流动


【摘要】: 西周立国,统治者以血缘为基础,建立了家族政治的新时代。文王、武王、周公、召公乃至成王等人,将家族的血缘组织模式扩展为国家的组织手段,确立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具有稳固隶属关系的等级制度。在这种近乎封闭的等级制度下,社会垂直流动现象少之又少。 春秋末期开始,社会发生剧烈变动,封闭的等级制度遭到了猛烈冲击,在这种条件下,西周时期个人那种僵死固定的等级地位,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改变,社会垂直流动现象增多。但春秋战国时代的流动的途径比较少且缺乏制度化,个人的垂直流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秦朝速亡,西汉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统治时间较长,并对后来的封建统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朝代。因此对于西汉各阶层社会垂直流动的考察有助于理解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垂直流动。西汉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垂直流动途径和现象。如汉初平民与皇室联姻,成为外戚贵族;一些王室贵族在政治事变中失败而招致失权灭族;布衣因军功而为将相;官僚因考课不合格、退休或违法后向下流动;豪强大族因国家政策的打击势力逐渐削弱;大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沉浮不定;士人通过选官制向官僚阶层流动;自耕农通过读书流向士人阶层,或在地主阶级剥削与自然灾害的作用下向雇农、流民或奴婢流动;奴婢在国家不定期颁布释放诏令后,获释向上流动为平民。 西汉社会的垂直流动现象不仅较之西周大为增加,与东汉相比,数量也明显要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汉时期旧法已破,新法未立,儒学尚未占据统治地位;其次,西汉王朝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国家对小农采取了宽容保护的政策;再次,汉初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固有的尊卑贵贱观念不是太强;最后,对社会垂直流动有阻碍作用的世家大族还未形成。东汉以后,虽然在法律上社会流动并没有受到限制,但随着豪族势力的发展和等级观念的强化,社会的开放性与流动性远不如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社会垂直流动的普遍存在,不仅促进了西汉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也给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如察举制度开创了制度化上升渠道的先河,成为科举制度的源头;汉武帝对大工商业阶层的打击使得这个阶层纷纷向官僚或地主转化,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独立工商业者阶层的缺失。 虽然西汉时期社会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实际上社会垂直流动的水平并不高,不仅垂直流动人口的数量有限,而且流动的阶层跨度也不大,类似于帕累托的“精英流动”模型。但占人口少数的精英的这种循环流动,对维持西汉社会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西汉 社会阶层 社会垂直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引言13-17
  •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状况13-15
  • (二) 社会垂直流动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5-17
  • 一、社会垂直流动溯源17-24
  • (一) 西周春秋前期17-18
  • 1. 近乎封闭的等级制度17
  • 2. 数量极少的个别流动17-18
  • (二) 春秋末期至战国18-24
  • 1. 垂直流动开始增多18-20
  • 2. 垂直流动增多的社会背景20-24
  • 二、西汉皇室贵族的垂直流动24-33
  • (一) 同姓王退出政治舞台24-27
  • 1. 同姓王叛乱招致失权灭族24-25
  • 2. 法律和政策打击下同姓王侯的消减25-27
  • (二) 太子地位不稳定27-28
  • 1. 巫蛊之祸27-28
  • 2. 燕、盖谋反28
  • (三) 外戚的沉浮28-33
  • 1. 西汉皇后多出微贱28-29
  • 2. 外戚流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29-31
  • 3. 短暂显赫之后的迅速消亡31-33
  • 三、西汉官僚的垂直流动33-44
  • (一) 异姓诸侯王的短命及功臣侯的衰落33-39
  • 1. 异姓诸侯王的短命33-34
  • 2. 功臣侯的衰落34-39
  • (二) 考课、退休与违法导致官吏的迁降39-44
  • 1. 考课39-40
  • 2. 退休40-42
  • 3. 违法42-44
  • 四、西汉豪强大族的垂直流动44-47
  • (一) 豪强大族的来源44-45
  • 1. 六国旧贵族44
  • 2. 豪杰游侠44
  • 3. 地方强宗大姓44-45
  • (二) 西汉政府的打击政策与豪强势力的削弱45-47
  • 1. 强行迁徙,弱化宗族势力45
  • 2. 重用酷吏,打击、诛除豪强45-46
  • 3.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控制46-47
  • 五、西汉大工商业者的垂直流动47-51
  • (一) 高祖至武帝时期工商业者地位逐渐上升47-48
  • (二) 汉武帝的双重措施与工商业者的走向48-51
  • 1. 任大商人为官48-49
  • 2. 对游离于封建政权之外的商人展开打击49-50
  • 3. 武帝以后工商业者、官僚、地主三位一体的形成50-51
  • 六、西汉士人的垂直流动51-60
  • (一) 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西汉士人阶层的形成51-53
  • 1. 官学的发展51-52
  • 2. 私学的繁盛52-53
  • (二) 士人通过选官制度向官僚阶层流动53-60
  • 1. 西汉的选官制度53-55
  • 2. 选官制度是否真正促进了社会垂直流动55-60
  • 七、西汉自耕农的垂直流动60-67
  • (一) 影响自耕农上行流动的因素及上行流动后的走向60-61
  • 1. 影响自耕农上行流动的因素60-61
  • 2. 上行流动后的走向61
  • (二) 影响自耕农下行流动的因素及下行流动后的流向61-67
  • 1. 影响自耕农下行流动的因素61-64
  • 2. 下行流动后的流向64-67
  • 八、西汉奴婢的垂直流动67-71
  • (一) 西汉奴婢阶层概况67
  • 1. 奴婢阶层人数众多67
  • 2. 大奴——奴婢中的特例67
  • (二) 奴婢的上行流动67-71
  • 1. 影响奴婢上行流动的因素67-68
  • 2. 奴婢上行流动的途径68-71
  • 九、西汉与东汉社会垂直流动的比较71-78
  • (一) 功臣出身不同71-73
  • 1. 东汉功臣多近儒71-72
  • 2. 东汉功臣多出豪族72-73
  • (二) 婚姻的等级制度有别73-74
  • 1. 东汉后妃多出贵族73-74
  • 2. 世家大族实行等级内婚74
  • (三) 奴婢政策不同74-75
  • 1. 东汉初期作为斗争策略而颁发的赦奴令74-75
  • 2. 东汉稳固后放任自流的奴婢政策75
  • (四) 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异75-78
  • 1. “经学世家”的出现75-76
  • 2. 豪族左右乡党评议76-77
  • 3. 东汉后期卖官鬻爵77-78
  • 十、西汉社会垂直流动的影响78-85
  • (一) 对西汉社会的影响78-79
  • 1. 垂直流动有利于西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78
  • 2. 调动了各阶层积极性,促进了社会发展78-79
  • (二) 对后世的影响79-85
  • 1. 开了制度化向上流动的先河79-81
  • 2. 封建社会独立工商业阶层的缺失81-83
  • 3. 官本位思想的盛行83-85
  • 十一、结语85-93
  • (一) 西汉社会垂直流动总体水平较低85-86
  • 1.流动普遍存在于各阶层之中,,但数量不大85
  • 2.流动多发生在相邻阶层中,跨度不大85-86
  • (二) 精英流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86-93
  • 参考文献93-99
  • 后记99-10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尊;西汉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问题探讨之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张宝昆,谭开林;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流动功能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吉书时;西汉功臣贵族的兴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4 唐赞功;一代功臣侯的荣辱兴衰──对“高祖功臣侯者”的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5 朱德贵;邹春生;;论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6 刘耀辉;浅谈汉代的奴婢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罗庆康;西汉外戚四次篡位结果之比较[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8 萧平汉;论西汉的三次外戚专权及其历史地位[J];大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王德忠;论辽朝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及其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应tD;;简论《淮南子》的法律思想[J];法学评论;1983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峰;秦汉奴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周慧;明代的科举与社会流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向辉;周代世卿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叙良;近代湖南社会流动研究(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云飞;《二年律令》与汉初官吏控制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小晶;两汉流民与汉代社会[D];西北大学;2007年

7 周婷婷;西汉前期上层统治阶层的矛盾演变[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4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64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