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祥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6:14
本文关键词:唐代祥瑞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社会,祥瑞被认为是君主受天命,以及国祚兴盛、政平人和的征兆。在唐代,祥瑞在政治生活中已经普遍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唐代祥瑞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本文共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对祥瑞思想的探讨。祥瑞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和原始的宗教崇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尚未与政治活动发生关系。随着天地祖先信仰的形成,天命观成为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思想。到汉代,董仲舒建立了以“天人感应”说为思想基础的神学体系,祥瑞成为君主受天明命的证据。到唐代,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祥瑞的思想基础“天人感应”说依旧存在一定的影响,祥瑞也继续发挥着宣扬君主受天命、行德治的政治作用。 第二部分,唐代与祥瑞有关的事务管理体系。首先,梳理了唐代律令对祥瑞奏报的详细规定。其次,地方向中央奏报祥瑞有固定的程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祥瑞事务管理体系。 第三部分,唐代政治视野中的祥瑞。本部分两节,第一节探讨唐太宗、高宗、玄宗、玄宗以后诸皇帝对祥瑞之态度。唐代帝王对祥瑞的态度不尽相同,唐太宗、高宗对祥瑞的态度有些类似,唐玄宗在位期间大兴祥瑞以彰盛世。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代宗都曾利用祥瑞以提升政治信心,但是此后即位的几位皇帝,都曾下诏罢奏祥瑞,原因有二:一是国家政治形势不再允许大兴祥瑞之事,二是通过罢奏祥瑞以表其安身治国之心。第二节是中唐以后部分官僚士人在对祥瑞的议论,其中表现出对人事作用的关注。 第四部分,对唐代祥瑞贺表进行研究。表作为一种上行文书,起源比较早,后来表的用途渐广,祥瑞贺表就是新用途之一。《全唐文》中保存了比较多的祥瑞贺表,通过对贺表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祥瑞贺表的书写有一定的程式,而且多出自文学素养较高的士人之手。祥瑞贺表有明确的书写程式和固定的用词,表现了古代社会的“君尊臣卑”思想。另外,本文还对以道教祥瑞为主题的祥瑞贺表做了分析,其表虽然是祝贺道教祥瑞,但是道家并无十分丰富的理论,贺表中体现着浓浓的儒家气息,道教虽可以借祥瑞来拉近与统治者的关系,但道教并没有为祥瑞提供一个合理的、系统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唐代 祥瑞 奏报 贺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2;K24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论文选题意义8-10
- 二、相关研究动态10-12
- 三、写作思路与方法12-13
- 第一章 对祥瑞思想的探讨13-19
- 第一节 从原始宗教崇拜到天地信仰的形成13-14
- 第二节 “天人感应”神学思想中的祥瑞14-15
- 第三节 唐代祥瑞观念15-19
- 第二章 唐代与祥瑞有关的事务管理体系19-27
- 第一节 唐代律、令对祥瑞奏报的规定19-22
- 一、关于祥瑞奏报的仪制令19-20
- 二、唐律对祥瑞奏报的规定20-21
- 三、祥瑞等级的分类21-22
- 第二节 有关祥瑞事务的职掌22-27
- 一、地方官员对祥瑞的奏报22-23
- 二、礼部对祥瑞事务的管理23-24
- 三、中央其他官署对祥瑞事务的管理24-25
- 四、国家礼乐、祭祀活动中的祥瑞25-27
- 第三章 唐代政治视野中的祥瑞27-43
- 第一节 唐太宗、高宗对待祥瑞态度的转变27-32
- 第二节 唐玄宗对祥瑞的提倡32-35
- 第三节 唐肃宗以后诸帝对祥瑞的利用及奏报限制35-39
- 第四节 中唐以后士人对祥瑞的议论39-43
- 第四章 唐代祥瑞贺表研究43-54
- 第一节 祥瑞贺表的产生发展过程43-44
- 第二节 唐代祥瑞贺表初探44-54
- 一、贺表书写的基本程式44-45
- 二、祥瑞贺表作者文学素养45-47
- 三、唐代祥瑞贺表所表现的时代精神风貌47-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勤东;;东汉时期灾异思想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傅军龙;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J];北方论丛;1997年02期
3 刘后滨;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晓梅;;《三国志·吴书》中祥瑞现象较多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林世田;武则天称帝与图谶祥瑞——以S6502《大云经疏》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2年02期
6 孙湘云;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3期
7 陈久金;中国星占术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高兵;论阴阳观念的起源与发展[J];管子学刊;1997年03期
9 潘志峰;试论西汉时期神仙方术及阴阳灾异思想与谶纬的兴起[J];河北学刊;1998年06期
10 余治平;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永海;略论武则天称帝与祥瑞[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6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6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