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皇明名臣经济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1:06

  本文关键词:《皇明名臣经济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皇明名臣经济录》 黄训 经世 文献学


【摘要】:《皇明名臣经济录》五十三卷,明黄训辑,约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该书开明经世文之先河,对明中后期经世文的编纂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该书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并被后世很多学者引用、使用,但至今尚未见有人对该书做专门系统的研究。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对该书作初步研究。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名臣经济录》的产生背景。首先对黄训的家世、生平和著作情况做简要的介绍和考证,黄训,歙县人,另著有《黄潭文集》、《黄潭先生读书—得》、《大学衍义肤见》等书。其次宏观介绍《经济录》产生的时代背景:明代中期以后,不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百姓日常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社会变迁和《名臣经济录》有紧密的关系,是“经济”“经世”思想产生的外部条件。最后,作为明中期官员群体中的一员,尤其是作为中下层官员的代表,黄训能编纂出《皇明名臣经济录》的直接因素,包括黄训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条件及其思想、价值观等深层次原因。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主要介绍《名臣经济录》的基本情况。包括资料来源,所收录材料的标准,类目的设置,作者群体的共同点,编纂体例,主要内容,版本及其流传情况,不同版本间内容对比情况研究等。 第三部分论述《经济录》的地位和价值,包括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对后世经世文编纂的影响。黄训《名臣经济录》流传开以后,经世文辑编纂之风大盛,并形成两种流派,一种只收录单纯的奏议,以“奏议”为名。一种不拘泥于“奏议”,题材较丰富,内容仍不外乎“经济”“经世”,以“经济”“经世”为名。经济录的价值包括文献价值和资政价值等,比如说收集史料的价值,保存各方面材料的价值,便于阅读、查检和研究的价值;忠实选录原书原文,可供我们校勘古籍的价值;有利于全面了解明社会,领略明代名臣做人风采,古文风采等价值。 最后是结语。概述研究成果。
【关键词】:《皇明名臣经济录》 黄训 经世 文献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4
  • 第一节 选题缘由7-8
  • 第二节 文献综述8-13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名臣经济录》的产生背景14-32
  • 第一节 黄训其人14-18
  • 第二节 时代背景18-24
  • 第三节 直接因素24-32
  • 第二章 《名臣经济录》的基本情况32-78
  • 第一节 资料来源32-35
  • 第二节 编纂体例35-39
  • 第三节 主要内容39-51
  • 第四节 版本流传51-53
  • 第五节 不同版本的初步对比53-78
  • 一、黄训本与陈九德本之对比54-75
  • 二、黄训本与四库本之对比75-78
  • 第三章 《名臣经济录》的地位和价值78-87
  • 第一节 《名臣经济录》的地位78-84
  • 第二节 《名臣经济录》的价值84-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5
  • 后记95-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甲申之际明朝士人心态与选择[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2 江红;中国古代官报——邸报[J];出版史料;2005年03期

3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郑定;闵冬芳;;论清代对明朝条例的继承与发展[J];法学家;2000年06期

5 李丽鹏;;明朝诉讼制度的蜕变——兼谈文官体制对司法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6 马涛;;从《明经世文编》看明代的实学思想[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金薇薇;;试论陈子龙的编辑思想及文化传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8 金薇薇;从《皇明经世文编》的编纂论陈子龙的编辑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吴琦,冯玉荣;《明经世文编》编纂群体之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黄长义;略论晚明经世思潮的兴起[J];江汉论坛;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亭立;陈子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铁球;明清歇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玉荣;《明经世文编》编篡群体及其经世思想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淑静;冯琦与《经济类编》[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振东;陈子龙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4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84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