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6 00:35
本文关键词:关于“浙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摘要】:本文在笔者以往"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浙学的文化渊源、形成历史、思想内涵、学术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诸问题。文章认为,"浙学"源远流长,其文化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的先民观念,以及古越国文化、汉魏会稽文化和五代时期的吴越国文化。但浙学的学术源头,应以东汉王充的实事疾妄、经世致用之学为起点,其学术思潮,则成型于南宋永嘉、永康、金华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而蓬勃发展于明代的阳明"良知学"与清代浙东的"力行"实学,直至近现代仍然后继有人,传承不绝。"浙学"概念的内涵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分,相应就有小浙东之学、大浙东之学和两浙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民本、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十个字。其典型的思想命题是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民主经世"和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浙学"的学术精神与当代浙江精神是两个互有联系而涵义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发扬光大。当代浙江精神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开放创新"的进取精神、"诚信务实"的企业精神、"多元和谐"的兼容精神。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浙江、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当充分发掘浙学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 浙学 渊源 内涵 浙学精神 浙江精神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浙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南宋时期成型以来经历了800多年,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代,随着浙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学术文化日益繁荣,人们亟需了解浙江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动力,所以更有必要探讨浙学的内涵、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因此,对浙学的研究与论述,对于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光;论浙江的人文精神传统及其在现代化中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吴光;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俸s,
本文编号:801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0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