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仪礼疏》的体例及其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9:41

  本文关键词:《仪礼疏》的体例及其特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贾公彦 仪礼疏 体例 特点


【摘要】:唐代贾公彦所撰《仪礼疏》是《仪礼》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礼学研究影响甚大,但对该书做系统研究的著作比较匮乏,并且评价不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仪礼疏》体例和特点的研究,对该书做出客观具体的评价。 全文分四部分进行讨论:首先,文章列举唐代以后各家对《仪礼疏》的评价,并分析其成绩和缺陷。其次,研究《仪礼疏》的体例,通过对《仪礼疏》解经方法的探讨,找出相应例证,并进而对其体例进行总结。再次,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分析,归纳出《仪礼疏》的特点,并举例论证。最后,取唐以后几部重要的《仪礼》学著作与《仪礼疏》作比较,来详细论述它对后世礼学的影响。 全文主要从文献学角度,通过大量的例证分析,对《仪礼疏》的体例和特点做一系列探讨,并最终做出《仪礼疏》在经学史上的地位的判定。
【关键词】:贾公彦 仪礼疏 体例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0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6-8
  • (二) 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目的8-10
  • 一、《仪礼疏》的成书条件、解经方法与体式10-27
  • (一) 《仪礼疏》的编纂及成书条件10-13
  • (二) 《仪礼疏》的解经方法13-21
  • (三) 《仪礼疏》的解经体式21-27
  • 二、《仪礼疏》的特点27-42
  • (一) 宗郑为主,兼采他书以证27-34
  • (二) 发凡起例,总结礼例34-36
  • (三) 称引纬书以证36-42
  • 三、《仪礼疏》的成就及其影响42-50
  • (一) 《仪礼疏》对后世礼学著作的影响42-47
  • (二) 《仪礼疏》在经学史上的地位47-50
  • 结语50-53
  • 主要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体例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高宇;论中国未来民法典的体例结构[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雍和明,陈新仁;词典编纂:补足·创新·求精──编写《英语介词多用词典》的一些体会[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4 解正明;语文词典释义括注体例的一致性[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5 徐梓;为了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J];河北学刊;2003年04期

6 刘相臣,孙汝建;白璧之微瑕——《说文解字》不足之表现及原因[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梁新莲;《南宁年鉴》的创新探索[J];广西地方志;2004年01期

8 朱则杰;;《全明词》《全清词》辑补示例及其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赖祥亮;;论明清长篇小说体例的《史记》渊源——从小说评点话语谈起[J];语文学刊;2006年13期

10 柴福珍;张法瑞;;元代《农器图谱》体例研究[J];农业考古;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汇编体例说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2 ;《当代会计评论》体例格式要求[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3 ;说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陈懿;黄婧;;中国环境法教材体例若干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编者按[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6 史瑛瑛;;论我国传统目录体例的演变[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马步宁;;新理念 新体例 新素材 新氛围《新大学俄语》系列教材评介[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本刊编辑部;;后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9 王进安;;论韵书编纂中的“助纽”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中国长城志》工作纪事(二)[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1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言;体例与内容的突破[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崔凡芝;浅谈撰写地方史的意义和体例运用[N];山西日报;2001年

3 王尚义;体例完整 方志典范[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4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怎样使用“余”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蒋文博;搜索艺术存在的一种方式[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陈丽平;体例变化彰显权力机关大局意识[N];法制日报;2009年

7 黄立峰;《引夏集邮史》编纂工作正式启动[N];中国集邮报;2010年

8 记者 韩乐;《渭南市志》第三卷通过终审[N];渭南日报;2009年

9 散木;略说近世年谱的研究和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戴建国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方兴未艾的《天圣令》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青华;中医古籍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的关系研究概论[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2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程艳梅;《读书杂志》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董艺;张载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浩;《医心方》体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夏勇;清诗总集研究(通论)[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杨汉民;《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高山;《姫文解字}注》同族奮,

本文编号:802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02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