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隐性课程视角下汉代儒师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0:31

  本文关键词:隐性课程视角下汉代儒师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儒师形象 教化 教师形象 隐性课程


【摘要】:隐性课程理论逐步成为现代课程理论研究的热点。教师作为隐性课程的开发者,又是影响隐性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形象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汉代儒师的形象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对构建现代隐性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汉代儒师群体以温柔敦厚、庄重严谨的仪表形象成为四方之民的表率;以身立教,树立忠义孝悌、谦恭礼让、安贫乐道、节俭公廉的道德模范形象;身为人师,以渊博的经学知识、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以述为作的学术风格培养出无数优秀后生;身为儒官,职在以仁安人,教化百姓。但随着经学与政治日益结合,儒师形象开始变异:习经、修身、学术都脱离“道”的目标,直奔权位利禄,导致习经功利化、道德虚伪化、学术思想僵化。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轮流执政,朝廷昏乱不堪。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汉代儒师分为三派:一部分以死抗击宦官专制,一部分勾结多方势力以保官禄,大部分则选择回归乡里以教授为乐。儒师形象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其主流的正面形象吸引着学生不远千里而至,尊其师、信其道,继其志,接受其人格的熏陶,成为其追随者。而变异的形象也给社会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 回归现实,以史为鉴。在高呼构建隐性课程的现代大学校园里,大学教师却迷失了方向。隐性课程是一次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道德感化人格的过程。要构建和完善大学隐性课程体系,发挥其正面效应,大学教师的形象建设至关重要。找回迷失的道德价值观,重拾丢失的社会责任感,归复自由的学术人格,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可以从汉代儒师形象及教化功能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儒师形象 教化 教师形象 隐性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0.1 选题缘起9
  • 0.2 文献综述9-14
  • 0.2.1 对汉代儒师师德形象的研究10
  • 0.2.2 对汉代儒师职业形象的研究10-12
  • 0.2.3 对汉代单个教育家形象的研究12-13
  • 0.2.4 对汉代儒师形象演变的研究13-14
  • 0.2.5 不足之处14
  • 0.3 选题的研究价值及意义14-15
  • 0.4 基本概念界定15-19
  • 0.4.1 教师形象与儒师形象15-17
  • 0.4.2 隐性课程17-19
  • 0.5 研究方法和思路19-20
  • 第1章 汉代儒师的主流形象20-37
  • 1.1 仪表形象——其仪不忒,正是四国20-23
  • 1.1.1 气质温柔敦厚21-22
  • 1.1.2 举止庄重严谨22-23
  • 1.2 道德形象——以身立教,德高为范23-29
  • 1.2.1 忠义孝悌24-25
  • 1.2.2 谦恭礼让25-27
  • 1.2.3 安贫乐道27-28
  • 1.2.4 节俭公廉28-29
  • 1.3 知识形象——智之源泉,学高为师29-32
  • 1.3.1 通天地,知大知29-30
  • 1.3.2 信而好古,以述为作30-32
  • 1.4 职业形象——亦官亦师,化民成俗32-37
  • 1.4.1 为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2-34
  • 1.4.2 为官:以仁安人,明以教化34-37
  • 第2章 汉代儒师形象演变37-47
  • 2.1 西汉至东汉中期儒师形象变异37-41
  • 2.1.1 习经目的功利化37-38
  • 2.1.2 道德虚伪化38-40
  • 2.1.3 学术思想僵化40-41
  • 2.2 东汉中后期儒师群体形象分化41-47
  • 2.2.1 匹夫抗愤,Z^直风行42-43
  • 2.2.2 韬晦苟合,固位取宠43-44
  • 2.2.3 自适任情,隐居教授44-47
  • 第3章 汉代儒师形象的教化功能47-55
  • 3.1 吸引学者自远方至47-50
  • 3.2 感召弟子尊其师信其道50-51
  • 3.3 传承强学努力的治学精神51-52
  • 3.4 潜化汉代社会风俗52-55
  • 第4章 汉代儒师形象对构建大学隐性课程的启示55-61
  • 4.1 找回迷失的道德价值观56-57
  • 4.2 重拾丢失的社会责任感57-58
  • 4.3 复归自由的学术人格58-59
  • 4.4 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晓霞;;大学精神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原则[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862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2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