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四海之内: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6 11:15

  本文关键词:四海之内: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环境 多元一体 中央平原 中华民族


【摘要】: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
【关键词】地理环境 多元一体 中央平原 中华民族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1988年,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者费孝通(1910-2005)先生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发表了题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讲。在这篇著名演讲中,费孝通先生认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1]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年03期

2 谷苞;;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艳;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杨红莉;;汪曾祺小说语言与汉语的现代化[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忠孝;薛文礼;;儒家和谐文化刍议[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6 高蕾;;文化全球化:一体与多样的统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吴象枢;;《史记》“卜筮决于天命”思想浅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冯溪屏;彭毅力;;《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万国崔;;从“道势”关系的演进谈先秦儒家之君臣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迟成勇;;国学研究的时代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王宁彤;;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对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阿拉伯世界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孟凡东;;文化东亚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特点——亚洲学者的亚洲取向研究刍议[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许江英;;新形势下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建设研究[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许江英;;新形势下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建设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文君;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国文化认同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雷;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健;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价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段媛媛;蒙学读物幼儿教育价值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卉;当代艺术“中国方式”意义的主题展览学术梳理(2000-2010)[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欣野;论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媛;羌族地区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璐;郑玄诗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权;孟子王道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日辉;;略谈地理环境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2 王芳;;论中国“大一统”观念形成的原因[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胡飞;;试析中国古代的“天地人”观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江映林;敖依昌;程乐同;;试论自然科学在我国古代难以推广发展之原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5 田澍;杨军辉;;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6 向炳彦;历史上有尧都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7 杨东甫;;说“干栏”[J];文史知识;1996年08期

8 居阅时;;中国“出海”内驱力失却的原因[J];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12期

9 陈国生;试论地理环境在西汉崇奢尚巫风俗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2期

10 徐日辉;再谈地理环境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纯渊;;地理环境与先秦三晋文化的昌兴[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2 张增香;;从中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起步的尴尬[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士光;;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陈怀荃;;蜀中平原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特点[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中枢;;古都与陪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毛曦;;中国古都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和新推进——朱士光著《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读后[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7 朱士光;;八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概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苏浩;;中国的地缘重心: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好;寻找华人的根[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何天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创新与贡献[N];光明日报;2005年

3 宋德金;一个理论命题的前世今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N];解放日报;2009年

5 罗广武;中国历史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孙明 孙黎;辽金文学的边缘活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文化部党组成员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谈谈中华文明的几个特点[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李舫 本报记者 杨雪梅;中华文明的源头究竟在哪里[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开队;边缘化地区的控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衢;湘西沅水流域城市起源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62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2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