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三国时期襄阳流寓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2:35

  本文关键词:三国时期襄阳流寓群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襄阳 流寓 文化


【摘要】:汉末到三国时期,动乱频仍,民生凋敝,大量北方士人流寓襄阳,推动了襄阳文化的兴盛。刘表、王粲、诸葛亮等是北方流寓士人的典型代表。在流寓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交流中,部分士人表现出了与襄阳本土文化的疏离感,呈现了"信美而非吾土"的思乡意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北方流寓士人则秉承"遨游何必故乡"的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乡土意识,积极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汉末到三国时期襄阳的流寓群体推动了襄阳文化的兴盛,注入了襄阳文化的新质,提升了襄阳的城市形象。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襄阳 流寓 文化
【基金】:湖北文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学科成果之一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人文社科领域的空间转向,地域文化的研究渐成热点。然而,地域文化研究中本土文化关注较多,而流寓文化关注较少。中国社科院的蒋寅教授指出,“究其原因,是对于地域概念的理解较为机械,往往执着于籍贯,而忽视了文学家的流动。这使地域文学研究仅立足于作家占籍的考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平;文化史教学摭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霍明琨;历史文选教学中的文献与文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3 赵英玉;张福昌;;红色的文化史[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本杰明·艾尔曼;;《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5 拜根兴;一部全面反映隋唐文化的专史——评《隋唐文化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田孝蓉;宋代文化史的一部力作──读《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J];中州学刊;2000年05期

7 方勇;;文化史研究的榜样[J];出版广角;2000年06期

8 黄明捷;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1999年01期

9 陈伯海;上海文化史:现代化都市文明的生长史[J];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10 李细珠;思想文化史研究本土化刍议[J];学术界;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骆晓曙;;开禧襄阳守城战有关史料考评[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刘淑丽 中华书局;“文化史知识”:钩沉历史碎片,触摸文化真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张仲民;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N];东方早报;2010年

4 若羽 书评人;一部特别的“文化史”[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杨念群;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克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岳秀坤(编辑);解释一个字,,做一部文化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清华大学 李学勤;女娲传说与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范方俊;历史解读为何出现另类面孔[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祝晓风;山东学术文化史标志性文献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张鸣;黄门“权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娟;论《周易》的时间观念—一个文化史的视角[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言梦;汉至清代《考工记》研究和注释史述论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月;唐宋八大家与襄阳考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周冉冉;唐宋生日礼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韦宝宏;士绅与宗族制度论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雁蓉;射礼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3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3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