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筑——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边疆学系组织计划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西南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筑——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边疆学系组织计划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西南研究 西南边疆 边疆学 中国边疆 中山大学 组织计划 文学院 学术历程 计划纲要 边疆研究
【摘要】:正在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历程中,"西南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早期的"西南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有着较深厚的积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西南边疆的地位空前提高。为加强西南边疆的研究以适应战时需要,国民政府教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西南研究 西南边疆 边疆学 中国边疆 中山大学 组织计划 文学院 学术历程 计划纲要 边疆研究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在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历程中,“西南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早期的“西南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有着较深厚的积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西南边疆的地位空前提高。为加强西南边疆的研究以适应战时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中山大学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于尧;学问道德 风范永存——记方国瑜对熊庆来的深切怀念[J];思想战线;1993年02期
2 周大鸣;吴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南方市福街草根商会的“民族志”视角[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7年00期
2 陶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南方市福街草根商会的“民族志”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3 刘小云;杨天保;;杨成志和徐松石之比较:以西南民族研究为中心[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4 颜洁;;历史文献中的沙人——少数民族支系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5 陈莉;;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来源考略[J];岭南文史;2009年03期
6 王锋;;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高校的力量发展[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黄幼菲;;从图书馆发展史看“知识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程[J];新世纪图书馆;2010年04期
8 关菲凡;张振华;;工字楼——原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0年02期
9 刘芳;;我国早期民族学家在川南叙永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10 杨海文;;文科学长郭沫若的创造社“中大版”[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2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存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海飞;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子秋;傅斯年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传;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贺秀兰;中国大学校歌的文化解读[D];中南大学;2008年
4 董微微;史禄国的满族穆昆组织研究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张子辉;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岚;文化遗产保护与人类学博物馆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云慧;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李海冬;邹鲁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孟凡行;陇戛寨的民具[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大鸣;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与考古学的本土化[J];东南文化;2001年03期
2 曾昭璇;珠江文化在我国文化地带中的地位──祝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J];农业考古;2002年01期
3 陈启新;;“中大民俗学会”在中国民俗学发展中的历史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黄兴涛;夏明方;;清末民国社会调查及其学术内蕴[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金生;;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J];思想战线;2010年01期
2 李楠;段兆顺;阿旭;;普洱茶WIKI词典(一)[J];普洱;2010年03期
3 徐新建;彭文斌;;西南研究答问录[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杨天保;于辉;;边疆廉政建设的文化学视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黄玲;;东南亚与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戏剧的交流与共生[J];戏剧艺术;2010年02期
6 安琪;;民族文化与博物馆叙事——近代西南的“器物民族志”[J];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7 明伟;;擅长种茶的民族 德昂族[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Z1期
8 刘俊珂;王振刚;;汉唐西南边疆经略再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媚玲;;民族关系视野下的近代西南边疆教案[J];思想战线;2010年05期
10 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乔贵;杨子生;贺一梅;杨咙霏;;基于1996~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的西南边疆山区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李智国;邓航;;西南边疆山区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计量和协调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 张建军;;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族学生的保送升学政策及其变动[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4 龙思政;;对构建崇左区域性新兴城市的若干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5 张建军;;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族学生的保送升学政策及其变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姚世庆;;中国古代丁令民族滑雪活动初考[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忠勇;;煤田老窑采空区和自燃火区的综合电磁法探测[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8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西藏座谈会通知[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古永继;;明初的中日关系与寓滇日僧[A];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林孝庭;;民国初年国民党民族政治之再思考(1911-1928)[A];民国人物与民国政治[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潇潇;蒙古学要为社会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圣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成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倪乐雄 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关于中国海疆安全的思考[N];中国国防报;2010年
4 袁剑;边缘社会的外国眼: 拉铁摩尔及其中国边疆民族理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丁娥;市场竞争冲击民族文字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鹏;“边界问题暨西南边疆稳定”研讨会在武警学院召开[N];边防警察报;2010年
7 刘波儿;愿我同志,共起图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袁剑 德国弗莱堡大学;“新清史”与清代中国的“边疆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 金强;岭南宋史研究会酝酿成立[N];南方日报;2010年
10 徐畅;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先行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于秀情;明朝经营百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秦树才;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森;慈善救济事业与民国新疆的社会变迁[D];新疆大学;2010年
2 张磊;明代嘉靖至万历间中缅冲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秦亮;清末民国时期国人眼中的西南边疆[D];云南大学;2010年
4 文海;张广泗与西南边疆有关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晔;试评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运旗;打箭炉锅庄及锅庄文化[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王明权;论冷战以来西南边疆安全环境的演变[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融冰;嘉庆治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李晓苏;论汉灵帝时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3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