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辽东与山东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8:40

  本文关键词:明代辽东与山东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辽东 山东


【摘要】: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像两只手臂把渤海环抱于怀中,两个半岛之间的庙岛群岛有如一条珠链将两个半岛联系在一起,这种特殊的地理关系使得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地间的交往就非常密切。有明一代,中央政府在山东建立行省,在辽东设立都指挥使司。明初,朱元璋以山东为战略后方和后勤基地,实现了对辽东的经营,辽东成为明朝统治东北地区的战略桥头堡,二者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辽东与山东成为拱卫京师的左右臂和海防前沿,两地在国防战略上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联系更加密切。明朝中期,由于两地间的大规模海运停止,山东登莱与辽东旅顺口之间运送棉花和布匹的海道又时开时禁,辽东和山东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但在海防备倭上,两地间的军事防务仍是相互协同,尤其是万历援朝抗倭时期,辽东、山东和北直隶成为战区。明末,面对后金的兴起及其与明朝战争的爆发,为了统一指挥对后金的作战,环渤海地区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形成,而辽东与山东则是这个格局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提出后,出现了以山东登州、辽东旅顺口、皮岛东江镇和朝鲜为一线的海上战场,以宁锦防线为中心的辽西陆上战场,两大战场相互协同,共同对抗后金。随着海上战场的失败,辽西战场也难以维持,明朝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由于从明初开始辽东与山东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联系就极其密切,以致时人和后世之人误将两地当做一个省来看待,后世学者多从其说。笔者多方搜集史料,广泛阅读相关文献,重新梳理两地在明朝不同时期的联系,力图将明代辽东与山东的真实关系展现出来。
【关键词】:明代 辽东 山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与本选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8-11
  • 二、辽东与山东的自然地理关系11-12
  • 三、明朝建立前的辽东与山东12-14
  • 第一章 明代前期:如同一省14-23
  • 一、辽东都司的建立和巩固14-17
  • (一) 辽东为中原经营东北的桥头堡14-15
  • (二) 山东为辽东的可靠支撑15-17
  • 二、辽东与山东如同一省17-23
  • (一) 山东布政司与辽东都司民政管理的关系17-19
  • (二) 辽东、山东为同一监察区19-20
  • (三) 辽东和山东在海防上的协同20-23
  • 第二章 明代中期:若即若离23-33
  • 一、明代中期的辽东海运23-26
  • (一) 明代中期辽东海运的维持23-25
  • (二) 折色的征收和海运的停止25-26
  • 二 海运和海禁的选择26-30
  • (一) 海运的几次恢复26-28
  • (二) 海运和海禁的争论28-30
  • 三 山东和辽东军事上的协同一体30-33
  • 第三章 明代后期:三地一体33-41
  • 一、后金南下与三方布置战略的出台33-38
  • (一) 熊廷弼三方布置33-34
  • (二) 辽东督师的设置34-35
  • (三) 辽东海运的恢复35-36
  • (四) 登州和东江镇的协同36-38
  • 二 、陆上和海上的对恃38-41
  • (一) 登州与东江的矛盾38-39
  • (二) 东江镇的瓦解和藩属关系的解体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尊;洪武年间辽东海运述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张士尊;明初辽东二十五卫建置考释(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张士尊;论明末辽东军食与明清战争的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5 张士尊;;明代辽东“东昌堡”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丛佩远;试论明代东北地区管辖体制的几个特点[J];北方文物;1991年04期

7 周琳;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七年海运济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魏刚;毛文龙在辽东沿海地区的战略得失[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9 魏刚;明及清前期的旅顺[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士尊;明代辽东都司军政管理体制及其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娜娜;庙岛群岛在古代海上交通史上的历史地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4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4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