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20:26
本文关键词: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
【摘要】:拙文主要是运用史学万法对清初徽州地区的动荡进行初步探究。文章主要分为前言和正文五章。 前言主要是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简单的介绍本文足在研读清初徽州史书过程中受启发而做的。回顾了学术界对清初徽州动荡的研究现状,在肯定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发现没有专门论文对这方面进行探讨。借此,本文将前人研究同自己的挖掘综合起来,希望能对方面感兴趣的学者有点启发。 第一章,主要交代当时徽州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末时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尖锐。许多农民揭竿而起,最后汇成农民大起义之洪流。与此同时,生活在关外的女真族日益强盛,不断同明朝发生战争。腐朽的明朝最终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清军把李自成从北京赶走后,顺势而下,开始对南方的征伐。此时的徽州,也处在激烈动荡的前夜,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尖锐。 第二章,重点讲述金声、江天一领导的抗清斗争和黄道周领导的抗清活动。第一部分论及金声、江天一带领徽州乡民组成义军,抗击清军对徽州的征伐。然而,最终义军未能将清军抵挡在徽州之外。第二部分介绍黄道周从江西招募士兵,讨伐清军。黄道周队伍同清军在婺源发生战斗,然后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最终黄道周被俘。最后,对两个抗清活动作了简单的评述。 第三章,讲述清初发生在徽州的佃仆起义。首先分析了佃仆起义的原因。在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下,徽州佃仆利用明清变革之际,不甘于长期受压迫,掀起了反压迫、寻求人身解放的武装起义。其次对佃仆起义的过程和结果做了说明。虽然佃仆趁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发动起义,但是地主、富户不会就这样屈服,他们纠集力量并联合清军最终将起义镇压下去。本章最后对佃仆起义的意义做了说明。 第四章,对清初徽州存在的匪患作了分析。第一种匪患是由叛兵转化而来的。驻防在徽州的士兵利用外面形势发生叛乱,横行乡里,掠夺财物。他们利用政府以抚为主的政策,有恃无恐。第二种匪患是土匪。土匪利用地形长期在地方上作乱,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影响了清政府的统治。因而,自始至终都受到清政府的围剿。本章最后对这两种匪患做了分析,介绍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三藩之乱对徽州社会安定的冲击。第一部分对三藩之乱前徽州社会做了介绍,清政府通过增加驻防军以维护徽州的稳定,利用保甲制度加强对徽州百姓的控制。同时,清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第二部分讲述耿军及其党羽入侵徽州,徽州的守备力量根本无法抵挡耿军的进攻。叛军入徽后,给徽州社会带来臣大冲击。但自三藩之乱后,徽州进入了一百多年相对稳定的时期。
【关键词】:清初 徽州 动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3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2-13
- 第一章 明末的时事格局13-17
- 第二章 明清之际徽州的抗清活动17-25
- 一、金声、江天一等领导的抗清斗争17-21
- 二、黄道周领导的抗清活动21-25
- 第三章 徽州佃仆起义25-30
- 一、们仆起义的缘由25-26
- 二、佃仆起义的过程与结果26-30
- 第四章 匪患对徽州社会的破坏30-36
- 一、地方武装的反叛30-33
- 二、土匪的猖獗33-36
- 第五章 三藩之乱对徽州社会的冲击36-42
- 一、三藩之乱前的徽州社会36-38
- 二、清政府对耿军入侵的平叛38-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境内的保甲制度推行与保甲组织编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叶舟;危机时期的士绅与地方:以休宁金声为例[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3 刘永华;中国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J];福建学刊;1997年05期
4 颜章炮;;略论黄道周抗清[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7年02期
5 孙海泉;清代保甲组织结构分析[J];河北学刊;1992年01期
6 李琳琦;明清徽州书院的官学化与科举化[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7 吴媛媛;;明清徽州灾害初探[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8 王日根;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系统论纲[J];清史研究;1997年02期
9 王跃生;清代离职官僚社会活动述论[J];求索;1989年02期
10 王振忠;;从《应星日记》看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J];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865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6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