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本文关键词: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摘要】: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个朝代的"和亲"不含婚姻内容,不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与"和亲"即政治联姻这种"和亲"理论不符。其实,"和亲"的内涵比政治联姻广泛得多,"和亲"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实现,但"和亲"并不必然是政治联姻,政治联姻只是实现"和亲"的诸多途径之一。故我们可以说东汉、宋、明三代无政治联姻,却不能说无"和亲"。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东汉和亲 宋代和亲 明代和亲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自1929年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1]发表以来,关于“和亲”的论文已有百十余篇,且出版了《汉唐和亲研究》[2]《汉唐和亲史稿》[3]《中国古代和亲史》[4]《中国古代和亲通史》[5]等专著。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和亲”一词几乎无一例外都被解释为政治联姻。因东汉、宋、明三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春晖;;宋人拒绝和亲之原因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葛亮;论汉代的民族“和亲”并非民族间的政治联姻——释两汉时期民族“和亲”之含义[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3 李静;张杨娟;;北宋一朝何以无和亲之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06期
4 崔明德;;对两宋时期和亲理念的初步考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兴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生琛;;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的匈奴墓[J];文物;1979年04期
2 陈峰;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J];文史哲;2004年03期
3 崔明德;;对两宋时期和亲理念的初步考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葛亮;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02期
,本文编号:878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7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