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五礼制度化与萧齐士风建构

发布时间:2017-09-19 15:33

  本文关键词:五礼制度化与萧齐士风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五礼制度化 萧齐 士风


【摘要】:五礼制度化对萧齐士风至少从四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其一,培养大批儒学学者,弘扬了崇儒尊孔的学风;其二,将婚丧等关系民生日用的仪俗纳入礼制的轨道,使崇俭尚孝、博文约礼等原则得以推广,促进淳良民风、士风的普及;其三,以修订五礼制度为契机,萧齐王室大力招募文学、宾友,使这一群体呈现出职官化、集群化的特点,通过君臣之间、士友之际的相互推毂、广为邀誉,使某些个人忠义廉明的品质获得了群体化认同,促进了忠义精神的群际传播;其四,萧齐吉礼建设的图谶化成为五礼制度化的重大妨碍,士人弃绝淫祀、申经反谶的举措,体现出萧齐士人高扬儒家理性精神以维护儒家祭祀合法性、权威性的努力。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五礼制度化 萧齐 士风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1FZW027) 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边疆青年项目(10XJC751005) 四川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SC10C020)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09SA086) 西华师范大学校科研启动项目(08B070) 第五十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M500716)阶段成果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礼学发展史上,南朝萧齐是儒家礼学实践制度化日渐成熟的时期。①其具体过程为:永明二年,伏曼容首先提出制定新礼,次年由王俭奉敕制定涉及吉、凶、宾、军、嘉等礼仪的《五礼仪注》。为保障制礼工作,朝廷专设治礼乐学士及职局,置旧学四人、新学六人、正书令史各一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亚军;论南朝士族武风趋于文治的形象转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邵春驹;南朝齐初崇文政治与社会风尚的转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聂大受;“竟陵八友”文学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跃进;永明文人集团述论[J];浙江学刊;199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镇昌;;东晋中期的两大文学集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韩蓉;韩芬;;论六朝文学集团与赠答诗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吴倩茜;;谶纬名义论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胡展志;;浅析谶与纬的区别及合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马电;;王融的政治、文化生活与其组诗形成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叶当前;;六朝送别活动中的集体赋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7 刘方玲;唐初文学馆与储位之争的关系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田小中;启文述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冯溢华;浅谈周密笔记中的“变怪谶应之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魏晓虹;;论《阅微草堂笔记》中扶乩与文人士大夫生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福原启郎;;魏晋时期文学集团的历史启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3 吴全兰;;刘向的阴阳五行学说与谶纬之学[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6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朝辅;《易纬》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静;何承天文学综论[D];河南大学;2011年

3 曾潇;跨三朝政治的文人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易,

本文编号:882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82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