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那达慕文化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蒙元时期那达慕文化特征研究
【摘要】:蒙古族传统体育运动“那达慕”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期,与当时社会状况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特征。本文主要基于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之上,采用分析和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蒙元时期那达慕文化特征及表现形式。 本文分为前言、主要内容、总结三个部分。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蒙元时期那达慕的内容特征研究;二、蒙元时期那达慕的形式研究。三、归纳总结蒙元时期那达慕的特性。四、论述蒙元时期那达慕的作用与功能。 本文论述了蒙元时期那达慕主要以搏克、射箭、赛马三项技艺为核心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以“力”的代表为主要表现形式。蒙元时期达慕以做战期间举行的那达慕、喜庆典礼时举行的那达慕、为祭祀而举行的那达慕等形式来进行。它集中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民族习俗、审美观、信仰崇拜等内容。对巩固政权、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旅游娱乐等各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蒙元时期 那达慕文化 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852.9;K247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正文13-109
- 参考文献109-116
- 附录116-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秀林;;保安族穆斯林的商贸历史述略[J];中国穆斯林;2011年04期
2 胜利;阿拉腾朝格图;;阿拉善蒙古族敖包祭祀[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06期
3 杨啸;;草原庆丰收[J];红蜻蜓;2004年10期
4 王忠范;;咖啡馆(外二首)[J];少年文艺(上海);2011年Z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峰;马珍;;新疆蒙古族那达慕赛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胡斯振;白翠琴;;1257年释迦院碑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4 宝贵贞;;蒙古族与基督教——历史与现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齐木德道尔吉;乌云毕力格;宝音德力根;白拉都格其;乌兰;;二十世纪蒙古学巨匠亦邻真教授[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6 于宝东;;故建威都尉夫人王氏墓志及相关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7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8年3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阿拉坦宝力格;;祭祀游艺的人类学研究——以蒙古族祭敖包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哈斯其木格;刘佳;;蒙古语复辅音初探[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文芳;王大方;;论草原丝绸之路[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锦厚;培育那达慕 发展那达慕[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2 本报记者 史明;那达慕有足够的理由骄傲[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傅春荣;草原那达慕开打国际牌[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4 记者陈瑞滨 实习记者陈欢;2011中华文化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第一届“那达慕”大会开幕[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5 记者王飞;2011中华文化游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暨精河县第一届“那达慕”大会圆满落幕[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6 内蒙古记者站 张德华 高铁辉;那达慕盛会展示草原风情[N];中国旅游报;2003年
7 记者贾海霞;包崇明察看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场馆建设情况[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8 记者 周宁 李欣;中蒙口岸国际那达慕,休闲聚会添新内涵[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葛慧慧;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新闻发布会在温泉举行[N];博尔塔拉报;2010年
10 记者 根秋多吉;嘉绒藏区发现北宋和蒙元时期古佛塔[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张文平;内蒙古地区蒙元城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宋晓云;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言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宏英;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赵晓佳;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8 常海燕;历史镜像中的“撒拉尔”[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都达古拉;蒙元时期那达慕文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包金峰;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小娟;蒙元时期山西人才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萨茹拉;蒙元时期蒙古式汉译里关于蒙古文数词范畴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雒国盛;蒙元时期质子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树国;内蒙古地区蒙元时期墓葬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乌日尼乐;关于蒙元时期蒙古语动词“keme-”的蒙式汉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牡丹;蒙元时期有关佛教史实考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瑞光;那达慕文化变迁及其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2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8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