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两汉楚彭城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2:09

  本文关键词:两汉楚彭城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汉 楚国 彭城国 诸侯国


【摘要】:楚彭城国乃两汉重要封国之一,基本上与两汉王朝相始终,因而其兴衰存废与内部发展情况,可以较好地反映汉代诸侯国的存在状况。本文运用与楚彭城国相关的历史文献及考古材料,结合汉代政治、经济、学术、宗教等宏观背景,尽可能地还原两汉楚彭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历史面貌,并揭示地方王国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演变,探讨这一时期王国制度的特点、影响与作用。 本文由绪论、论文主体与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概括选题意义、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论文研究思路。 论文主体部分分三章: 第一章阐述两汉楚彭城国的历史政治沿革,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两汉楚彭城国的历史地理沿革、行政区域变化等基本情况,界定论题中楚彭城国的具体地域范围,并梳理两汉楚彭城王的王位更迭情况,制定相关表格。第二部分,探究楚彭城王的更替、王国兴废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分析强干弱枝的中央政策及血脉亲疏关系导致汉朝对楚彭城国设置损益的政策变化。第三部分,探讨楚彭城国对中央朝廷的向心及离心作用,重点探究楚国在两汉时期所参与的三场叛乱,分析其参与的原因、过程及后果。 第二章研究的对象是两汉楚彭城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楚彭城国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主要经济成分在汉代经济大背景下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从天灾与人祸两方面探寻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及这两种类型的灾难对楚彭城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阐述楚彭城国的文化发展及宗教信仰传播情况。首先,结合中央王朝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叙述儒学在楚彭城国的荣兴与相对衰弱两个阶段的表现。其次,总结早期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的兴起原因,并探讨两者在楚彭城国的历史轨迹与信仰情况。 结语部分的内容是对两汉楚彭城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关键词】:两汉 楚国 彭城国 诸侯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选题意义8-9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9-12
  • 三、研究思路12-14
  • 第一章 两汉楚彭城国历史政治之沿革14-35
  • 一、两汉楚彭城国行政区域沿革14-18
  • 二、中央政策和楚彭城王室的变化18-24
  • (一) 西汉时期18-23
  • (二) 东汉时期23-24
  • 三、楚彭城国的向心与离心24-35
  • (一) 楚彭城国对汉室的贡献24-26
  • (二) 楚王叛乱26-35
  • 第二章 楚彭城国社会经济之面貌35-44
  • 一、农工商三业的发展状况35-41
  • (一) 农业生产35-37
  • (二) 商业37-39
  • (三) 手工业39-41
  • 二、经济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41-44
  • (一) 天灾41-42
  • (二) 人祸42-44
  • 第三章 楚彭城国文化发展之脉络44-60
  • 一、学术文化44-50
  • 二、宗教文化——早期佛教原始道教的兴起50-60
  • (一) 兴起背景50-53
  • (二) 外来佛教53-56
  • (三) 本土道教56-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曾;西汉王国官制考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2 黎虎;解忧公主出塞的历史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3 陈永清,张浩林;邳州东汉纪年墓中出土鎏金铜佛造像考略[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4 马荣江;;“元王诗”考索[J];东南文化;2009年06期

5 张U,

本文编号:905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05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