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女性犯罪研究
本文关键词:秦汉女性犯罪研究
【摘要】: 秦汉女性犯罪,是指秦汉时期,女性作为犯罪主体所实施的触犯当时刑律,危害社会及国家因而受到相应刑罚处罚的行为。一般认为,家庭是秦汉尤其汉代女性的主要生活空间,因此所探讨的犯罪常局限在家庭内部,在犯罪问题上欠缺将女性作为主体对象的研究,进而缺乏对这一时期女性犯罪的各种类型综合系统的分析。此外,以往研究多将视线集中于秦汉女性犯罪后的刑名、刑期,较少关注秦汉政府对这些犯罪女性的其他管理规定,如刑具、监狱、实际劳役、赎免等。本文即尝试探讨上述问题,以期对秦汉妇女史做一些有益补充。 首先,本文考察了秦汉女性犯罪的各种类型及处罚。秦汉女性,有普通犯罪、特别犯罪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普通犯罪,指秦汉时女性作为与男性等同的个体所犯之罪,有民间、宫廷两大犯罪区域。秦汉女性在民间,有毒言、逃亡、盗(匿盗)、擅杀子、伤人殴人、(谋)杀人、悍、不孝、诬告、诈骗、行贿、诈伪、谋反、妖言、巫蛊等多种罪名。宫廷女性犯罪,主要指秦、两汉时期中央及诸侯国后宫里有较高身份地位及权力的女性所犯之罪,有巫蛊祝诅、失德失序、(谋)杀人、谋反、左道、不孝等。特别犯罪,是指这一时期基于其为女性所犯之罪,包括亡为人妻、和奸两种。 在归纳秦汉女性的各种犯罪类型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导致当时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除个人原因外,秦汉女性犯罪更多的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生存现实、社会观念及社会风气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致。犯罪类型多样、空间广阔、作案独立性强是这一时期女性犯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秦汉女性参与社会,超脱家庭限制的倾向以及鲜明独特的个性。 最后,本文探讨了秦汉对女性刑徒的相关管理。当时,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女性的刑名。刑具及监狱方面,则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一旦犯罪,必须被强制穿囚服、戴刑具。后宫犯罪的女性,还会被送往永巷、掖庭狱及暴室狱。另外,秦汉统治者对于徒刑女犯、迁刑女犯,都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在一般规定的基础上,秦汉也制定了一系列体恤犯罪女性,允许其通过赎免减轻或免于刑罚的规定。不过,由于限制较多,条件苛刻,这些犯罪女性的刑徒生活,仍旧是艰难困苦的。
【关键词】:秦汉 女性犯罪 相关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 秦汉女性犯罪类型及处罚9-29
- (一) 普通犯罪9-26
- 1、民间女性犯罪9-22
- 2、宫廷女性犯罪22-26
- (二) 特别犯罪26-29
- 1、亡为人妻26
- 2、和奸26-29
- 第二章 秦汉女性犯罪原因及特点29-33
- (一) 秦汉女性犯罪原因30-31
- (二) 秦汉女性犯罪特点31-33
- 第三章 秦汉对女性刑徒的管理33-48
- (一) 刑名、刑具与监狱33-37
- 1、特用于女性的刑名33-34
- 2、刑具34
- 3、监狱34-37
- (二) 对女性刑徒管理的一般规定37-45
- 1、对徒刑女犯的管理37-42
- 2、对迁刑女犯的管理42-45
- (三) 对女性刑徒管理的其他规定45-48
- 1、恤刑45-46
- 2、赎免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英;汉代有关女性犯罪问题论考——读张家山汉简札记[J];河北法学;2005年11期
2 万荣;;浅析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所见刑名的刑等[J];江汉考古;2006年03期
3 万荣;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司寇”、“城旦舂”名分析[J];晋阳学刊;2005年06期
4 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J];历史研究;2005年03期
5 韩树峰;秦汉徒刑散论[J];历史研究;2005年03期
6 杨振红;;秦汉律篇二级分类说——论《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7 王子今;张家山汉简所见“妻悍”“妻殴夫”等事论说[J];南都学坛;2002年04期
8 曹旅宁;张家山汉简盗律考[J];南都学坛;2003年01期
9 韦惠兰,杨琰;妇女地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崔永东;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力;“隶臣妾”身份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功;秦汉逃亡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叶青;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赵科学;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周峰;秦汉奴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谭卫元;张家山汉简《具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明慧;简牍所见秦汉诉讼制度[D];苏州大学;2007年
6 胡正娟;汉代儒家女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05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0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