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先秦时期“出奔”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20:04

  本文关键词:先秦时期“出奔”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出奔 先秦时期 特点


【摘要】: 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春秋时期的“出奔”现象为重点,全面考察了“出奔”现象在整个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及演变情况,以期从这一特殊的侧面展现先秦时期的社会现状和发展变化,对早期国家发展进程的研究有所裨益。 全文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列举原始氏族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出奔”现象,并分析了“出奔”现象在原始氏族时期已肇端,夏商西周时期有所发展的情况。“出奔”现象盖源于古代的流刑,最早是一种惩罚的手段。政治斗争中失败贵族多率族出逃,且他们出奔的远近距离幅度较大,多奔到戎蛮之地,遵从当地的风俗,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被当地人拥为首领。 第二部分包括2、3、4章,全面考察了春秋时期的“出奔”事例,还深入分析了此时期“出奔”现象盛行的原因、产生的深远影响及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和特征,这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笔者将《春秋》、《左传》和《国语》中所记奔者按年次、出奔人员、出奔原因、去向及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档案统计,以期在此基础之上,对春秋时期“出奔”现象的相关因素如出奔的类型、出奔地的选择、贿赂与盟誓在出奔中所起作用、出奔者结局以及出奔的特征作出如实分析,再现春秋时期的社会现状。春秋时期的“出奔”现象形成了不小的规模,以致有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性规定及相关礼仪形式,本文对此进行了细致梳理。另外,笔者对“出奔”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了透彻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出奔”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经此深入研究,笔者认识到在宗法血缘关系占支配地位的春秋时期,“出奔”现象也因此体现出浓厚的时代特点和浓重的集团性色彩,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此外,春秋时期的社会具有过渡性特点,旧的统治基础被破坏,新因素层出不穷,“出奔”的深远影响就体现在对当时的社会变动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对早期国家发展进程起了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讨论战国时期“出奔”现象的新变化,这是以往学者很少涉及到的部分。这一部分通过对战国时期的“出奔”现象与春秋时期进行比较,发现战国时期仍存在一些与春秋奔者类似的流亡者,但这种性质的人才流动已不占主导地位。“出奔”现象的外延与内涵皆发生了新变化,大量活跃于战国政治舞台上的是与春秋奔者在人员成份构成、出国原因和最终目标等方面都大相径庭的游说之士。究其原因,是因为到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大变化,士阶层地位上升,摆脱了以往的束缚,个人价值受到重视。士阶层竞相奔走于各个国家,成为当时各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出奔”现象有了一个鲜明的转变,即由集团性色彩浓重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表明人们摆脱了宗族血缘关系的制约,其流动更加自由与正常化。
【关键词】:出奔 先秦时期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1) 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8-11
  • (2) 出奔概念界说11-15
  • 第1章 春秋时期之前的出奔现象15-20
  • 第2章 春秋时期的出奔现象、特征及制度、礼仪形式20-42
  • 2.1 档案统计结果见附表一20
  • 2.2 据附表一,出奔相关因素分析如下20-34
  • 2.2.1 出奔的类型20-24
  • 2.2.2 出奔地的选择24-28
  • 2.2.3 贿赂与盟誓在出奔中所起作用28-32
  • 2.2.4 出奔者的结局32-34
  • 2.3 出奔的特征34-38
  • 2.3.1 出奔的时代特点34-35
  • 2.3.2 出奔的集团性特征35-38
  • 2.4 制度性规定及相关礼仪形式38-42
  • 2.4.1 制度性规定38-40
  • 2.4.2 礼仪形式40-42
  • 第3章 春秋时期出奔现象盛行的原因42-51
  • 3.1 贵族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国际兼并战争导致出奔42
  • 3.2 地广人稀,出奔他国有地可封42-44
  • 3.3 后顾之忧的解除44
  • 3.4 霸政时代,各国吸收人才44-46
  • 3.5 政治观念开放,君臣关系并未固化,国家意识、领土意识淡薄46-48
  • 3.6 列国为卿族立嗣,鼓励了出奔48-50
  • 3.7 出奔传统的影响50-51
  • 第4章 春秋时期出奔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51-58
  • 4.1 对血缘纽带的冲击51-53
  • 4.2 "亲羁并立"局面的形成53-54
  • 4.3 官僚政治的萌芽54-56
  • 4.4 "尚贤"观念的出现56-58
  • 第5章 战国时期"出奔"现象的新变化58-63
  • 5.1 新变化58-59
  • 5.2 变化原因59-61
  • 5.2.1 社会裂变转型59-60
  • 5.2.2 养士之风的兴起60-61
  • 5.2.3 观念发生变化61
  • 5.3 新特点61-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表一69-84
  • 附表二84-90
  • 致谢90-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文武;;楚国思想与学术繁荣原因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毅;春秋时期流亡公子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吕纪凤;春秋家国下的公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7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07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