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嘉靖朝言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5:20

  本文关键词:嘉靖朝言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言官 科道官 议礼之争 明末党争


【摘要】:言官亦可称为“谏官”,是中国古代专司监察事务的官员。“谏官之设,明世最多”,在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几乎所有大事小情都有言官参预其中,甚至左右事态的发展。明代自太祖朱元璋起便十分重视言官作用,鼓励言官忠君爱国,直言进谏。言官亦能尽忠职守,在限制皇权滥用、匡扶君主、肃正朝纲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至嘉靖时,这种状况则逐步发生变化。皇帝对言官从信听到疑厌再到摧辱,态度逐步恶化;言官对皇帝从谠言为国、犯颜进谏到奉承附和再到缄默避害,风气愈发腐化。这一时期,在嘉靖与言官关系、言官制度、建言习气、言官风气等方面有着十分清晰的变化脉络,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嘉靖朝言官进行以上各方面的探讨。首先,回顾言官的历史渊源,概述明代言官的设置和言官职权。再总结嘉靖与言官关系的变化,从即位之初的和谐融洽到议礼之争的相抗相争,再到嘉靖怠政时的极度恶化以及晚年悔悟后二者关系的缓和;同时探讨二者关系变化的原因,即嘉靖朝皇权的不断集中与言官监督权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总结并分析嘉靖朝言官整体的一系列变化:言官制度上的缺额现象及巡按御史于司法上的职权扩张;言官建言习气从风气淳实到意气用事、从敢怒敢言到缄默避害的转变;言官自身从正直清廉到谄媚腐化的蜕变。最后论述嘉靖朝言官的变化对明晚期的影响:一是对地方吏治的败坏;二是开启明末的党争之祸。
【关键词】:言官 科道官 议礼之争 明末党争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1章 明代言官制度11-19
  • 1.1 明代言官人员及品秩12-14
  • 1.1.1 六科12
  • 1.1.2 都察院12-14
  • 1.2 明代言官职权14-19
  • 1.2.1 封驳14-15
  • 1.2.2 建言15
  • 1.2.3 纠劾15-16
  • 1.2.4 鞠囚16
  • 1.2.5 考课16-17
  • 1.2.6 巡历17
  • 1.2.7 监礼17-19
  • 第2章 嘉靖与言官之关系19-33
  • 2.1 嘉靖与言官关系之演变19-30
  • 2.1.1 “帝初践阼,,言路大开”20-21
  • 2.1.2 “厌薄言官,废黜相继”21-26
  • 2.1.3 “酷待言官,力加摧抑”26-30
  • 2.2 嘉靖与言官关系演变之原因30-33
  • 第3章 嘉靖朝言官之变化33-40
  • 3.1 言官制度变化33-35
  • 3.1.1 巡按御史职权扩张33-35
  • 3.1.2 言官缺额现象增多35
  • 3.2 建言风气变化35-37
  • 3.3 腐化现象加剧37-40
  • 第4章 嘉靖朝言官变化对明中后期政治之影响40-44
  • 4.1 败坏地方吏治41-42
  • 4.2 开启和加剧党争之祸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琛;明中后期言官门户之争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9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09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