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商人经营不善的原因探讨(1760-1842)
发布时间:2017-09-25 13:14
本文关键词:洋行商人经营不善的原因探讨(1760-1842)
【摘要】:“广州十三行”又叫“洋行”或“洋货行”。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一口通商”上谕的发布,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十三行是清朝与来华外商进行贸易的唯一合法机构。广州一口通商不仅为清廷提供了一项可观的财源,也使十三行成为宫廷内大量奢侈品、奇异洋货及通晓西学人才的供应地和中转站。洋行商人(简称“行商”)从垄断贸易中崛起,成为与晋商、徽商并称的清代三大商团之一,其中怡和行商人伍秉鉴自估的2600万元(墨西哥银元)的资产,被美国学者马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商业赀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商团体的经营是顺利而成功的。事实上,从1760年到1843年,前后共八十四年,共有四十七家洋行先后营业,其中的三十七家在1771年到1839年陆续停业,即平均不到两年即有一家停止营业。因此,清代中叶行商普遍经营困难的事实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行商的破产? 本文认为可以从“己弱”“他强”两个角度来考虑。一般而言,“己弱”源于自身经营行为和外部营业环境的双重作用,而“他强”则涉及贸易对象、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发展。进一步讲,“自身的经营行为”,既要考虑到与经营活动相伴而生的制度约束,也不能忽略具体的经营行为,而“外部营业环境”则是指相对于自身的经营行为以外,却对经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具体到破产的行商而言,一方面他们普遍面临着“保商制”“垄断制”的制度羁绊,,另一方面又深陷资金周转的困局。此外,他们还要不断迎接由“清政府及其官吏的勒索”、“外国商人的陷阱”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在以上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行商自身力量的衰落乃至破产成为必然。进一步探究导致行商面临种种困局的原因,可以看到“清政府的自我中心主义”,“行商自身的经营行为”以及“经营环境剧变带来的挑战”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商 清中叶 东印度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F7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6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8
- 二、 相关文献综述8-13
- (一) 洋行及行商研究的基本史料及代表著作简介8-10
- (二) 主要研究人物及机构简介10-13
- 三、 研究基础与研究意义13-16
- 第一章 行商经营不善的事实16-20
- 第二章 制度羁绊20-27
- 一、 保商制20-23
- (一) 连带赔偿制度20-22
- (二) 连带惩罚制度22-23
- 二、 垄断制23-25
- (一) 行外商人的兴起24-25
- (二) 茶商联盟的挑战25
- 三、 小结25-27
- 第三章 清政府及官吏的勒索27-35
- 一、 捐输27-30
- (一) 常贡27
- (二) 军需、河工、赈灾等临时捐输27-30
- 二、 为皇宫采购贵重洋货“赔垫”30-31
- 三、 宫廷官员和粤海关官员的贪婪31-33
- (一) 规礼银31
- (二) 勒索31-33
- 四、 小结33-35
- 第四章 融资困局35-39
- 一、 资金周转压力大35-36
- 二、 融资方式36-37
- (一) 盲目扩大交易规模36-37
- (二) 向货币市场借贷37
- (三) 操作关税37
- 三、 小结37-39
- 第五章 外商的陷阱39-44
- 一、 英国散商的高利贷陷阱39-40
- (一) 以放高利贷为业39-40
- (二) 故意延迟放贷时间40
- 二、 美国商人的倒账陷阱40
- 三、 东印度公司广州财务委员会控制市场的陷阱40-43
- (一) 对货币市场的控制41-42
- (二) 对茶叶市场的控制42-43
- 四、 小结43-44
- 结论44-49
- 一、 清政府的自我中心主义44-46
- (一) 贸易制度的束缚45
- (二) 贪婪下的勒索45-46
- (三) 管理中的不作为46
- 二、 行商自身的经营行为46-47
- (一) 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足47
- (二) 交易行为失当47
- (三) 投融资意识的普遍欠缺47
- 三、 贸易环境的变化47-49
- (一) 国内商人的挑战47-48
- (二) 外国散商的陷阱48
- (三)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转变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波;;清代广州“十三行”制度的政治考量[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范岱克(Paul A.Van Dyke),丁峻;从荷兰和瑞典的档案看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李金明;;广州十三行:清代封建外贸制度的牺牲品[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谭元亨;;十三行的谣谚与小说[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章文钦;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商人——清代广东行商伍怡和家族剖析(上)[J];近代史研究;1984年03期
6 章文钦;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商人——清代广东行商伍怡和家族剖析(下)[J];近代史研究;1984年04期
7 章文钦;从封建官商到买办官僚——吴健彰析论[J];近代史研究;1989年05期
8 吴义雄;;兴泰行商欠案与鸦片战争前夕的行商体制[J];近代史研究;2007年01期
9 赵雄;英国外交部档案及其与清代中国有关档案概述[J];历史档案;2003年04期
10 覃波;清宫广州十三行档案的珍贵价值[J];历史档案;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917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1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