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格里芬发展观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10 22:12

  本文关键词:格里芬发展观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格里芬 发展哲学 有机整体论 泛经验论 后现代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发展的世纪,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社会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是也导致了诸如环境、生态等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危机。格里芬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针对人类社会的这些困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以有机整体论和泛经验论为核心的理论。从发展哲学的角度来看,格里芬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后现代社会的勾画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本文从发展观的角度考察格里芬的后现代思想,力图理清其思想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当代社会的实践寻求合理的、有意义的启示。 格里芬发展观的内涵可以从方法论和本体论进行论述。格里芬发展思想的方法论就是有机整体论,而本体论则是泛经验论。有机整体论是格里芬为了应对现代科学的困境而提出的一种理论,而且有机整体论在描绘后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方法之余,强调了必须以一种整体的方法去考虑发展的问题。泛经验论则是针对现代社会的二元对立而提出的本体论,格里芬认为现代社会危机最深层的根源就是“心物二元对立”的哲学困境,而克服这种困境的方法便是确立“泛经验论”。通过对“泛经验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为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提供了一种本体论的证明。泛经验论也指出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关系来自于事物之间的“经验”,这也说明事物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思想在对有机整体论和泛经验论的探讨中逐渐完善。 本文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视角,扬弃了格里芬的发展观,肯定了其相对于否定性后现代主义在发展观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肯定了其方法论和本体论的合理之处;批判了格里芬的发展思想的神秘主义倾向,指出了其方法论困境和本体论的认识困境。 在最后一部分,本文依据格里芬的发展思想,联系现阶段我国所处的转型升级特殊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发展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格里芬 发展哲学 有机整体论 泛经验论 后现代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导论8-14
  • 1.1 本课题的背景以及意义8-10
  • 1.1.1 本课题的背景8-9
  • 1.1.2 本课题的意义9-10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相关成就10-12
  • 1.3 写作的目的、创新点、研究的方法与框架12-14
  • 1.3.1 写作的目的12-13
  • 1.3.2 本文的创新13
  • 1.3.3 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13-14
  • 第二章 格里芬发展观的具体内涵14-34
  • 2.1 发展的方法论: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14-24
  • 2.1.1 哲学和科学的困境14-17
  • 2.1.2 生态学的启示17-20
  • 2.1.3 “心身医学”的建立20-21
  • 2.1.4 有机整体论的确立21-23
  • 2.1.5 有机整体论在格里芬发展观中的地位23-24
  • 2.2 发展的本体论:格里芬的泛经验论24-34
  • 2.2.1 现代哲学的范式——二元论和唯物论25-26
  • 2.2.2 二元论和唯物论的困境26-27
  • 2.2.3 格里芬对泛经验论阐释27-31
  • 2.2.4 泛经验论在格里芬发展观中的地位31-34
  • 第三章 格里芬思想的评述34-43
  • 3.1 格里芬思想的正面价值34-38
  • 3.1.1 勾画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34-36
  • 3.1.2 有机整体论中合理的因数36-37
  • 3.1.3 泛经验论中合理的因素37-38
  • 3.2 格里芬思想的理论困境38-43
  • 3.2.1 有机整体论的实践困境38-39
  • 3.2.2 对泛经验论的认识困境39-41
  • 3.2.3 格里芬发展思想的神秘主义倾向41-43
  • 第四章 格里芬思想对发展实践的启示43-51
  • 4.1 生态科学观——消解人类中心主义43-45
  • 4.1.1 生态科学观要求整体、有机地分析问题43
  • 4.1.2 态科学观要求还原自然的目的性43-44
  • 4.1.3 生态科学观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44-45
  • 4.2 科技与人文的再结合——破解科学沙文主义45-47
  • 4.2.1 破除科学与人文的学科隔阂45-46
  • 4.2.2 科学的方法论应当多样化46
  • 4.2.3 科学中应当更为重视人的主体性46-47
  • 4.3 改变经济的形态:从增长型经济到稳态经济47-51
  • 4.3.1 稳态经济内涵界定47-49
  • 4.3.2 增长型经济向稳态经济的转变49-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权;;论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2 炎冰;有机整体论与“返魅”的科学——《返魅的科学》及其相关文本之解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张洪齐;超越与回归──读《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4 肖显静;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科学成立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蔡仲;;科学、宗教与科学危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融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张之沧;后现代科学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黄瑞雄;大卫·格里芬对科学与人文的整合[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3期

8 刘鹏;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后现代科学观与科学大战”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9 炎冰;第三种科学——“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中的科学新转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10 李世雁;;生态学:过程哲学的科学基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008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08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