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价值认同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价值 规范 评价
【摘要】:国家认同的价值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国家认同对国民、民族或国家的好坏的问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却显得尤为复杂,体现了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社会矛盾集聚,诱发社会动荡,严重的可能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解体。深入研究国家认同的价值,尤其是对国家认同进行哲学意义上的理性批判,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为理论基础,在探讨了国家认同的价值在国家建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对国民、族群、民族的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国家认同的价值本质、特征、生成根源、评价和实现等五个问题展开。通过对国家认同的价值透视和理性批判,初步探索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论体系。要正确认识国家认同的价值关系,可以把国家认同分为两种形态来考察。其一是作为意识建构的国家认同,它与生产劳动相区别,是国家与社会思想统一的互动生产。它着重从国家认同的内部矛盾说明“国家认同是什么”,即国家认同本身。其二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国家认同,把国家认同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区别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社会进步文明的一种效用。它通过培养和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促进社会进步。它从国家认同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区别来揭示“国家认同为什么”:即国家认同的价值。国家认同是一种价值关系,国家认同的价值也是一种价值关系。国家认同的价值是国家认同的效用性,是建立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之上,是国家认同的意义体现。国家认同的价值是公民和社会在国家认同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公民对国家“文化—心理”形成和“政治—法律”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体意识,是国家认同的效用与人的本性、目的、需要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国家认同在认同活动中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国家认同的价值本质是公民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其核心是价值认同,目标是国家共识,本质是社会成员服从于统一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我国国家认同的价值的本质主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是有其根源的,在国家认同的价值关系中,影响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根源主要有是内部决定因素——文化;外部保障因素——制度和动力驱动因素——需要。需要是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的前提,价值主体的利益是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的动力;国家制度的约束性与规范性、统一性与完整性以及制度的正义性是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的保障;通过文化的指向性、文化的民族传承性以及文化的纽带性说明文化是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的基因。国家认同的价值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主体的评价,评价是价值意识朝向客体对象性精神活动,是价值研究的重要环节,其本质在于鉴定价值主体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国家目标,对国家认同的事实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及构成的诸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理论或概念水平的评价)即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是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标准为依据的价值判断。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目的性和导引性等特性。就当今中国的社会实践而论,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发展目标;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个人层面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个人价值准则。这些标准以道德的、法律的以及爱国主义形式接受着评价,导引着主体朝向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实践。道德规范的广泛性、法律规范具体性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构成了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规范体系。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认同的价值,因此必须分析其制约因素,确定其价值取向,从而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说影响国家认同的价值实现的因素主要是价值主体个人的价值诉求差异、社会制度结构性公正不举、公民教育价值观念匮乏、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等。其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路径是:以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为导向,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坚决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为威慑确保国家认同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价值认同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价值 规范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9
- 绪论19-29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19-21
- 一、问题的缘起19-20
- 二、选题意义20-21
- 第二节 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的现状21-25
- 一、国家认同政治学角度研究21-22
- 二、国家认同文化心理角度研究22-23
- 三、国家认同民族角度研究23-25
- 第三节 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的重点难点25-29
- 一、基本思路25
- 二、学术观点25-26
- 三、主要研究方法26
- 四、重点难点26-29
- 第一章 国家认同的价值视阈29-56
- 第一节 国家认同的相关概念29-42
- 一、国家的概念、本质和职能29-33
- 二、国家认同33-37
- 三、价值的内涵和本质37-42
- 第二节 国家认同的价值概述42-49
- 一、理论上的辩证43-46
- 二、事实上的建构46-48
- 三、具体的概念48-49
- 第三节 国家认同的价值本质49-56
- 一、国家认同的价值本质的内在规定性49-52
- 二、关于对国家认同的本质的认识52
- 三、价值主客体特性52-56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国家认同的理论述要56-84
- 第一节 我国古代“天下一家”的国家观56-65
- 一、我国古代“天下观”的概念57-58
- 二、“天下观”的奠基与形成58-61
- 三、我国古代天下理念的思想价值61-65
- 第二节 西方思想史中国家认同的价值变迁65-76
- 一、自然秩序与政治正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城邦价值65-68
- 二、西方近代国家价值认同:从霍布斯到卢梭68-72
- 三、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国家价值认同72-76
- 第三节 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认同的价值诉求76-84
- 一、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国家交往与对话77-80
- 二、克劳斯·奥菲的“民主桥梁”理论80-84
- 第三章 国家认同的价值生成根源分析84-106
- 第一节 价值主体的利益需要是国家认同价值生成的动因84-90
- 一、需要是国家认同的价值形成的前提84-86
- 二、价值主体利益是国家认同价值生成的动力86-90
- 第二节 文化是国家认同价值生成的基因90-98
- 一、文化是人为的编码与为人的指向性的统一90-92
- 二、文化是民族传承的符号与文化自觉的条件92-94
- 三、文化是国家认同的纽带94-98
- 第三节 国家制度是国家认同价值生成的保障98-106
- 一、制度的价值约束性和价值规范性保障98-101
- 二、制度的国家统一性和主权完整性保障101-103
- 三、制度的正义性保障103-106
- 第四章 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106-127
- 第一节 国家认同价值评价的性质106-111
- 一、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概念106-108
- 二、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特点108-110
- 三、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功能110-111
- 第二节 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规范体系111-121
- 一、价值与规范112-113
- 二、道德规范113-115
- 三、法律规范115-118
- 四、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18-121
- 第三节 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标准121-127
- 一、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实质121-122
- 二、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标准的实践性122-123
- 三、国家认同的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123-127
- 第五章 国家认同的价值实现127-145
- 第一节 影响国家认同价值实现的诸因素分析127-134
- 一、发展的不平衡127-131
- 二、民族分裂主义的活动侵蚀131-132
- 三、公民教育不足132-134
- 第二节 实现国家认同的价值的目标选择134-137
- 一、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134-135
- 二、激发民族凝聚力135-136
- 三、提升公民意识136-137
- 第三节 提高国家认同价值的路径137-145
- 一、实现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137-138
- 二、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138-140
- 三、加强公民教育140-142
-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2-144
- 五、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144-145
- 结语145-148
- 参考文献148-162
- 致谢162-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辉宇;;面向中国整体转型升级的价值哲学研究[J];理论探讨;2016年01期
2 马风书;;集体身份认同与统一国家的建构——关于多民族国家统一问题的思考[J];文史哲;2015年06期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求是;2015年21期
4 宁乐锋;;论国家认同概念的阶级性内核[J];理论导刊;2015年08期
5 丁长艳;;从结构性依赖到制度性认同: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胡萨;;国家认同教育何以可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年05期
7 王卓君;何华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8 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9 金炳镐;杨文顺;;文德、教化与和合精神——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包容性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01期
10 李宪堂;;“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J];学术月刊;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2 高靓;;回归十年,香港教育变化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傅华;;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秀华;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泰运;天下体系与中国的世界理想[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本文编号:1044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4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