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的出版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的出版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伯恩施坦 考茨基 《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的出版过程,对已出版的三卷通信集从数量上进行了统计,并根据通信频率将两人的关系划分为四个时期:合作期、分歧期、冰冻期和恢复期。文章最后从伯恩施坦与考茨基之争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的形成两个方面来说明通信集出版意义,即它打破了以往学界对两人思想的传统理解,同时对于推进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思想的研究将产生实质性影响。对通信集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将成为今后我国学术界关于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思想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伯恩施坦 考茨基 《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语言转向研究”(批准号:13AZX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重到他们的书信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史所具有要理论家。一直以来,国内外学界关于二者的重要意义。1924年74岁的伯恩施坦开始收的研究主要以两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著作为集和整理考茨基的来信,并于1932年初将其依据。两人在毕生交往中所留下的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红;田明孝;;论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观及其历史影响[J];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商鼎;;六十至七十年代西德出版的伯恩施坦著作和有关伯恩施坦的著作[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1年03期
3 于沪生;;关于伯恩施坦的若干历史资料[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3期
4 辛夷;;卢森堡提出过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吗?[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1期
5 周懋庸;;卢森堡论及伯恩施坦思想来源的三篇文章[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4年01期
6 让·饶勒斯;何崇善;;伯恩施坦和社会主义方法的进化[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5年01期
7 殷叙彝;关于伯恩施坦的评价(上)[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04期
8 Е.Л.彼得连科 ,潘培新;伯恩施坦的“民主社会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9 殷叙彝;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1期
10 程玉海;郑永朝;;伯恩施坦在1880—1895年间的思想变化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学明;;伯恩施坦如何全面地否定与修正马克思主义——重读《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保贤;伯恩施坦的代表作是怎样出炉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徐觉哉;“创新”与“修正”[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海南省省委党校 刘新宜 李国峰 本报记者 晓华;布尔什维克的荣与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淑品;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景瑞;论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再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刚;1901-1924年伯恩施坦的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黄娟;伯恩施坦的核心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郑翔;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郑永朝;1880-1895年伯恩施坦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评析[D];聊城大学;2006年
6 掌海啸;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12年
7 高正;伯恩施坦社会主义观[D];郑州大学;2010年
8 赵晶;关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相关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4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5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