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道德、权力与治理技术:人民政治学说的内涵、历史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10-18 16:25

  本文关键词:道德、权力与治理技术:人民政治学说的内涵、历史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政治 群众路线 道德 权力 治理技术 革命 改革 中国


【摘要】:在总结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奇迹解释的基础上,本文着力于发掘解释三十年中国奇迹的“替代方案”,并预先设定了两个标准,第一,这一替代方案必须能够一揽子解决这三十年多年来的政党-国家、国家-社会、强制与柔性、常规与动员道德与权力等各种关系模式。第二,这一替代方案能够联结革命与改革之间、改革三十年与共和国六十年之间乃至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民政治话语是本文所指的“替代方案”,它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首先对人民政治学说进行了内涵分析,将其分为价值性维度、阐释性维度与工具性维度,接着对人民政治话语进行了历史社会学分析与实践分析。在历史社会学分析中,将人民政治话语划分为“革命年代”、“继续革命年代”与“改革年代”,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革命年代表现为阶级动员与群众的革命化、基层政权实践与以群众建国,在继续革命年代表现为革命的常规化与理性虚无主义,在改革年代表现为革命性的消退与人民的再造。在实践分析部分,本文围绕人民政治话语在当下的“催化性”与“压制性”展开,前者表现为“群众动员式治理”,后者表现为改革年代“维稳政治的兴起”。最后,本文并未给出一个完整的定论,而是要讨论人民政治话语在“人民一国家-治理”体系下如何自处的问题。首先,人民政治话语会不会终结?其内在存在哪些限度和冲突。其次,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人民政治话语,如何重塑与驯服“人民”,并发挥这一话语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民政治 群众路线 道德 权力 治理技术 革命 改革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34.5;D0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导论8-19
  • 一 问题意识与研究述评8-16
  • 二 替代方案与思考进路16-19
  • 第二章 概念限定与人民政治学说的内涵19-28
  • 一 相关概念的限定19-24
  • 二 人民政治学说的内涵24-28
  • 1 价值性维度:道德与情感24-26
  • 2 阐释性维度:权力与权威26-27
  • 3 工具性维度:功能与技艺27-28
  • 第三章 人民政治话语的历史分析:从革命到改革28-41
  • 一 革命年代:“人民”的觉醒28-33
  • 1 群众的革命化与阶级动员28-31
  • 2 人民政治的基层政权实践与“以群众建国”31-33
  • 二 “继续革命”:“人民”的膨胀33-37
  • 1 革命的日常化34-36
  • 2 用人民政治话语对抗官僚体制36-37
  • 三 改革年代:革命性的消退与“人民”的再造37-41
  • 第四章 人民政治话语的当下实践:催化性与压制性的变奏41-46
  • 一 “催化性”:群众动员式治理41-43
  • 二 “压制性”:维稳政治的兴起43-46
  • 第五章 悬而未决的议题:人民 国家与治理46-50
  • 参考文献50-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陈明明;;党治国家的理由、形态与限度——关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讨论[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9年00期

3 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4 樊鹏;汪卫华;王绍光;;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5期

5 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6 满永;;政治与生活:土地改革中的革命日常化——以皖西北临泉县为中心的考察[J];开放时代;2010年03期

7 冯仕政;;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J];开放时代;2011年01期

8 肖滨;;革命、改革与中国崛起——兼对安德森与吴玉山之争的回应[J];开放时代;2014年05期

9 周飞舟;;锦标赛体制[J];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

10 刘磊;;走向法律虚无主义:毛泽东后期法制思想研究[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00期



本文编号:1055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55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