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罗尔斯正义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8:02

  本文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罗尔斯 正义观 社会正义 和谐社会


【摘要】:正义,不仅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且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主题。从阶级社会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正义的追求。和谐社会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更是关系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性问题。在正义问题上,西方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其毕生名著《正义论》在1971年问世之后,轰动西方学术界,有诸多书刊和学者将他同密尔、洛克相提并论,并把他的《正义论》与另外两人的《论自由》、《政府论》一同称为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罗尔斯正义思想的传入,中国学术界在1988年和1996年出现过两次关于罗尔斯思想研究的高潮,自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直为国内学者所关注。2001年,在罗尔斯八十华诞之际,学术界对罗尔斯思想的研究再度升温,并一直延续至今。结合当前实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加强社会正义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正义概念的理解。厘定“正义”的概念内涵,分析正义与公正、公平、平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对罗尔斯之前的西方学者关于“正义”解释进行说明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罗尔斯对“正义”解释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罗尔斯正义观概述。由于这一章是论文行文的理论中心,所以用大篇幅来详细阐述了罗尔斯正义观从理论渊源到现实诉求的形成背景,深刻挖掘了以原初状态、无知之幕和两个基本原则为核心的主要内容,同时还通过对罗尔斯正义观主要特点的归纳来揭示了其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 第三章:社会正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说明了社会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义诉求,其次着重阐述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正义缺失的具体体现及其原因。 第四章:罗尔斯正义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程序正义的建设、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切实关注弱势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构建互利互惠的合作体系、坚持自由平等,维护市场经济自由竞争。
【关键词】:罗尔斯 正义观 社会正义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81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一、正义概念的理解10-14
  • (一) “正义”的一般理解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分析10-12
  • 1. “正义”概念的厘定10-11
  • 2. 正义与公正、公平、平等的联系和区别11-12
  • (二) 罗尔斯之前西方学者关于“正义”的理解12-14
  • 1. 古希腊时期的正义观12-13
  • 2. 中世纪基督教里的正义概念13
  • 3. 近现代的正义概念13-14
  • 二、罗尔斯对“正义”的理解14-25
  • (一) 罗尔斯正义观概念14-16
  • 1. 正义的概念与正义的观念14-15
  • 2. 提出正义问题15
  • 3. 以社会契约论构建正义原则15-16
  • (二) 罗尔斯正义观的形成背景16-17
  • 1. 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背景16
  • 2. 罗尔斯正义观的现实背景16-17
  • (三) 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内容17-19
  • 1. 理论前提:原始状态与无知之幕17
  • 2. 理论核心:两个原则及其运用17-18
  • 3. 价值主题:三个公正理念18-19
  • (四) 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特点19-21
  • 1. 社会契约为假设前提19-20
  • 2. 理论直觉作为推论工具20
  • 3. 集体道德作为建构背景20-21
  • 4. 规范法则有限自由21
  • (五) 罗尔斯正义观评析21-25
  • 1. 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贡献21-23
  • 2. 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缺陷23-25
  • 三、罗尔斯正义观的当代价值25-30
  • 参考文献30-32
  • 后记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平;试论教育腐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黄英君;郑军;;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04期

3 田晓康;;以司法公正回应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4 舒红跃;《利维坦》和《正义论》的对比与启示[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阎东彬;赵晓明;刘志洋;;公平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6 诸凤娟;;和谐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J];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7 赵谦;;论司法公正理念之漂移——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易宪容;;收入分配六大症结[J];投资北京;2010年04期

9 郝宇伟;;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公平正义及其法律保障[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4期

10 曾湘泉;价值理念、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前程;社会公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9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59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