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研究
【摘要】:拉克劳和墨菲是众多后马克思主义者中的标杆性人物,本文主要研究了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并且以该理论建构的过程研究为主线,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拉克劳和墨菲的思想体系,进而寻求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可借鉴成分。本文首先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维度入手,介绍了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理论来源,接着从哲学基础、实践主体、实现方式、价值诉求和理论旨归五个方面系统论述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的逻辑结构:最先从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出发,之后从理论的多元价值主体介绍了实践主体的身份置换和主体之间关系的转变,然后通过对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实现方式的论述,阐释了领导权以及接合的概念,系统介绍了话语的偶然性接合过程以及话语领导权的重要思想,在对多元激进民主理论重要内涵做出了全面阐释之后,文章认为在这种新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多元激进民主理论是在时代的召唤下诞生的,并且是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解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的理论背景下谋求自由与民主的真正熔合,使之走向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拉克劳和墨菲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解构之后,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背离了政治,提出多元激进民主的道路实质上就是回归政治的途径。在拉克劳和墨菲的理论构建中其实并没有完全抛弃马克思,还存在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多元激进民主理论是为了回应传统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陷入困境之时所作出的一种大胆尝试。最后,本文通过对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的研究,指出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拉克劳 墨菲 多元激进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8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一) 国外研究8-9
- (二) 国内研究9-11
- 二、本文研究目的及逻辑思路11-13
- (一) 研究目的11
- (二) 研究思路11-13
- 第一章 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的缘起13-21
- 一、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3-15
- (一) 冷战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变化13-14
- (二)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西欧左派的危机14-15
- (三) 新社会运动的兴起15
- 二、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15-21
- (一) 对马克思“阶级政治”的后现代回应15-16
- (二) 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的理论来源16-21
- 第二章 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的逻辑架构和基本内容21-41
- 一、多元激进民主的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21-23
- (一) 反本质主义21-22
- (二) 偶然性逻辑22-23
- (三) 话语理论23
- 二、多元激进民主的实践主体:多元价值主体23-25
- (一) 从阶级政治到非阶级政治23-24
- (二) 从“对立”政治到“对抗”政治24-25
- 三、多元激进民主的实现途径:话语接合实践25-29
- (一) “领导权”理论25-26
- (二) “接合”理论26-28
- (三) 话语领导权28-29
- 四、多元激进民主的价值诉求:重构社会主义29-37
- (一) 解构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9-31
- (二) 解构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主体31-32
- (三) 建构新的社会主义策略32-34
- (四) 实质:谋求自由与民主的真正熔合34-37
- 五、多元激进民主的理论旨归:回归政治本身37-41
- (一) 政治的本性37-38
- (二) 政治的回归38-41
- 第三章 多元激进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41-46
- 一、多元激进民主理论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41-42
- 二、拉墨的话语领导权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42-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49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凡;;争论中的消极自由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志强;;论政治宽容研究的理论范式及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沈江平;;论现代民主政治视阈中的“主体”[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乔贵平;吕建明;;激进的多元民主观——墨菲对自由主义民主观的批判及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5 王伟;;拉克劳与墨菲:反本质主义的激进政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景云;;对自由主义中立性的理解[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7 唐琼;;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8 樊凡;;现代政治与国家行为的正当性:以消极自由主义为视角的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5期
9 武宏阳;;民主的批判与政治的回归——论墨菲的竞争民主思想[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武宏阳;;尚塔尔·墨菲宽容哲学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巍;韩秋红;;现代性的政治规划与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波;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6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增明;敌友政治观[D];吉林大学;2009年
9 袁洪英;当代社群主义自我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杨少星;中国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宗明;协商民主的优势及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晓密;多元性理论与有限领导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汤元军;民族主义视野中的政治概念[D];扬州大学;2007年
4 陈霁;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D];山西大学;2008年
5 刘宝成;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闫飞飞;审议民主及其代表问题——一种批判性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冠;理想和现实中的议会民主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郑立;政治一体与多元融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彬;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批判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高之慧;在对抗与竞争中探寻民主真谛[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1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0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