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莱布尼茨与马克思的中国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27 04:07

  本文关键词:莱布尼茨与马克思的中国观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莱布尼茨 马克思 中国观


【摘要】:在贸易和资本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相隔一个半世纪的莱布尼茨与马克思都热切地关注过中国,由于中国和欧洲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致使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有巨大差别:身处启蒙早期的莱布尼茨几乎把中国当成审美对象,拥有积极和肯定的中国观,指认文化中国的存在及其在哲学与政治、道德实践上可学习和效法的成就;时逢两次鸦片战争的马克思,在总体性思维下看到的则是封闭保守、积贫积弱、生产方式落后并被殖民者蹂躏的天朝帝国——既是道义上值得同情的对象,按照历史逻辑又是必然被瓦解并借助革命运动终将迎来曙光的国度,因而他克服了启蒙后期否定的中国观而走向辩证的中国观。然而,二者对中国的观照又有一致性: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秉持人类主义的普遍立场,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力图使中国世界化,构建各自进步主义的发展模式;都各为所用地把希望目光投向中国,探寻摆脱生存危机的文明之路,以期开显或拯救现代性。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莱布尼茨 马克思 中国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莱布尼茨科学与文化著作编译及研究”(14AZD11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
【分类号】:D091;A811
【正文快照】: 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运动中,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民族国家,在其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试图了解世界、追赶先进、变革和塑造自身,进而呈现出“异样的现代性”[1](pp.1-7)。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近年以“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啸霆;张秀华;;异样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科学与信仰的离合[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林;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中国基督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星;;第三届莱布尼茨国际会议在西德举行[J];哲学译丛;1978年03期

2 于秀杰;;莱布尼茨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思想[J];学理论;2009年06期

3 桑靖宇;;莱布尼茨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推崇[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4 陈修斋;莱布尼茨的“新系统”和法国哲学家[J];法国研究;1994年01期

5 张军;王永锋;;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的现实性[J];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S1期

6 王腾;;莱布尼茨道德哲学预定和谐体系的理论阐释[J];桂海论丛;2013年02期

7 于洋;;莱布尼茨哲学思想浅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8 杨东旭;;关于科学发现优先权争论的启示——以牛顿、莱布尼茨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9 陈丛兰;;莱布尼茨的中国人观论要[J];道德与文明;2013年02期

10 李亚;李之勇;;感觉经验在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钢;;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关玲子;;物理或神恩:自然的两种面孔——莱布尼茨自然观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朱新春;;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发现——以莱布尼茨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齐敬;;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唯意志论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本版辑文 晓慧;莱布尼茨及其哲学思想[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刘钢;莱布尼茨的思想与中国[N];学习时报;2007年

7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李文潮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莱布尼茨档案中的“中国文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任思蕴;莱布尼茨甚至可能超前于我们这个时代[N];文汇报;2013年

10 孙小礼;莱布尼茨挑起的一场争论[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静;论莱布尼茨的科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俊;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2 熊思呐;莱布尼茨实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东升;论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D];苏州大学;2009年

4 彭华;莱布尼茨对儒学与基督教神学的会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勇刚;现代思维方式的发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孙怡;莱布尼茨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王露阳;论莱布尼茨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夏岩;探析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一平;浅论莱布尼茨认识论对经验论的吸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高薪;莱布尼茨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1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01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