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俗世化”理论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发布时间:2017-12-02 00:26

  本文关键词:“俗世化”理论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更多相关文章: 俗世化 理性化 除魅 近代中国思想变迁


【摘要】:从西方发展出的"俗世化主流权威论述的霸权"在今日已逐渐受到挑战。"俗世"并不是一个与宗教、神圣等截然相对的概念,它与自由、人权、民主化、现代性、知识范畴、终极关怀等议题密切相关。同时,俗世化的过程也并非一往直前,而是折冲、反复,具有多重的历史背景。"俗世化"理论引发学界之争论与反省,是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一个重要面向。近代中国俗世化的讨论与五四话语的出现,以及新儒家等人文主义学者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反省与批判密切相关。五四话语的支持者接受单纯的俗世化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民主、科学与物质生活的进步)的发展,宗教、迷信逐渐衰微;反五四论述则质疑以此观点认识历史传统及由此提出未来中国的蓝图。余英时与墨子刻均继承新儒家所开创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对照,思索轴心文明建立之后,中西文化之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俗世化"历程之影响。
【作者单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D09
【正文快照】: □黄克武前言“俗世化”(secularization)即韦伯所谓的“理性化”2与“除魅”的过程,意指在科学理性的引导之下,人类逐渐消除宗教信仰以及与形上世界的关连,进入一个以理性主导的科学时代[1]。此一变化是全球近代史中的核心议题,它所造成的对立与冲突,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动乱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墨子刻;乌托邦主义与孔子思想的精神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金友;;早期文明语境中的道德与法律:基于政治文化的比较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冉力;;隐性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温伟力;;英语歧义现象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李开荣;英汉双语词典等值释义的感知和取向视角[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5 高永伟;;谈谈1949年前的英汉成语词典[J];辞书研究;2010年05期

6 杨威,罗正明;论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陈峗;;大同、小康与礼乐生活的开启——兼论《礼运》“大同”之说在什么意义上不是乌托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陈立虎;;试析承诺与要约内容一致的判定——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9条为分析对象[J];法治研究;2011年03期

9 丁琴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启成;;“误读”抑或“创造”——近代中国“公同共有”语词考[J];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克武;;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缘起与衍变[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陈浩;公众与展场[D];上海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敏;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正镐;中韩小学社会课程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贾川;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刘湘琼;中国结构主义语法学术语翻译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杨静;茨威格政治人物传记作品中的人性化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杰宗;“德”、“礼”、“仁”的政教典范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方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过渡时代初期的构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宋小庆;马执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J];求是;2006年06期

3 尹海全;王义民;;地缘政治与近代中国的衰落[J];学习月刊;2006年03期

4 李岚;;近代中国“丁戊奇荒”[J];人民论坛;2007年22期

5 景泰;;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的数次良机[J];传承;2008年13期

6 李春玲;;马克思、恩格斯与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J];理论界;2009年04期

7 陈曦;欧阳湘;;论近代中国的联合政府及其中国特色[J];前沿;2010年06期

8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J];理论导刊;2010年09期

9 汪戎;论近代中国的商品运动[J];思想战线;1985年03期

10 诸葛文;《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读后[J];益阳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3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4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穆藕初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意义[N];文汇报;201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邹进文;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世界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4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3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43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