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意义与利益:多元正义模式
本文关键词:关系、意义与利益:多元正义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关系模式 意义模式 利益模式 现代性 多元社会 分配正义
【摘要】:分配正义是当代最重大的社会关切之一,也是当代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文主要研究在多元社会中分配正义原则的选择标准。多元正义问题的提出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多元主义思维发展和现代社会多元化趋势。一方面,多元主义思维出现对理性一元论思维方式发起了挑战,伯林价值多元主义也对西方研究正义研究者形成影响。罗尔斯对多元主义的回应是政治自由主义转向,强调自由主义的价值中立性来包容多元价值,并保持自由主义一元正义的模式。社群主义者选择了多元正义来讨论分配正义原则,他们都使用多元分配原则来分配善,区别在于分配原则的决定因素:戴维?米勒认为人类关系决定了分配原则,沃尔泽认为善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分配原则。另一方面,现实世界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需要面对差异化的人际关系、价值和利益,需要用多元化的原则来规范众多领域不同社会资源的分配。本文认为多元正义分配的决定因素不能仅从思想争论获得答案,通过对多元社会本质的分析,认为利益是分配原则的关键影响因素。用科学术语表述就是:将分配原则作为因变量,真正的自变量是利益,社会关系和社会意义只是中介变量。论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多元主义这一多元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多元主义是对理性一元论的反应和抗争,多元主义通过对价值多元的强调,要求采用宽容的态度面对差异,多元主义对当代自由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自由主义只是强调中立性,保持正义原则的一元论。而社群主义对多元主义的回应是以多元正义原则规范复杂的世界。论文第二部分讨论当代社群主义的多元正义理论。一是戴维·米勒的关系模式的多元正义理论,二是沃尔泽的社会意义模式的多元正义理论,这两种理论模式是作为利益模式的对照物而提出的。米勒认为社会人际关系主导了分配原则,人类社会关系可以整合为三种形态:团结的社群、工具性联合体和公民身份,这三种社会关系中分别对应着需要、应得和平等三种分配原则。沃尔泽认为正义不仅仅是在分配的时候决定,人们构想、生产然后分配某物,构成了分配正义的价值基础,因此,分配物品的社会价值决定了不同的分配原则,即自由交换、需要和应得。米勒和沃尔泽揭示了多元社会中多元分配原则同时发生作用的事实,突破了以一元正义原则来支配所有领域分配的状态,作者也认同分配正义原则的多元形式,这种多元形式是理解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必要知识。但米勒的社会关系模式忽视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利益基础,即是利益决定了人的社会关系。沃尔泽的社会意义模式要求不同文化来决定分配物的价值,实质上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中。多元正义原则是多元社会的道德规范,对多元社会的本质了解成为讨论正义原则的必要前提。论文第三部分讨论多元社会的本质。多元社会的形成是人类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多元社会差异性的重视也是人们对现代性反思的结果,因此,多元社会与现代性是共生共存,但二者又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与一元化社会形态相比,多元社会的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都是由根本利益即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因此多元社会更源于利益的多元。多元社会的文化多元,价值多元,关系多元都是现代社会发展反映和特定表现形式,多元社会分配原则面临价值选择的冲突,但根源是不同利益的冲突,这种多元正义分配选择面临的困境其实是现代性困境的重要部分,因此,对现代性的考察成为深入了解多元社会本质的需要。现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从卢梭开始,到马克思达到顶峰。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源于私有制,在社会中得到巩固,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进步把人类从自然自由平等的状态引向奢侈和堕落的状态,最后不平等用政治和法律固定下来,并使不平等程度增大,最后形成专制,所有人都平等的接受奴役。卢梭认为要通过社会契约重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公意统治下的共同体,最终实现自由与平等的契合。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固有缺陷,即理性成为指导人行为最高准则,社会制度也围绕保护个人权利和追求个人利益展开,同时将道德与政治分开,这些特征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价值秩序上实现了逆转,卢梭的批判揭示了财产权是现代社会不平等和差异性的根源。马克思是对现代性分析最彻底的思想家,他以历史唯物论作为工具,认为现代性及发展逻辑根源在于资本的逻辑,这种资本的逻辑使现代化从突破思想禁锢开始,追求经济上的自由、然后是政治上的民主,最后是社会生活的自由和平等。现代性在历史发展中变化,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多元化是当今时代的现代性表现,现代性的发展充满曲折和冲突,但内在推动没有发生改变,在当今社会多元化时代,资本的逻辑仍然支配社会发展。卢梭和马克思都揭示了作为根本利益的财产权和资本对现代性的影响,因此,与现代社会发展早期一样,利益仍然是当代多元社会的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论文第四部分讨论利益模式的多元正义框架及实现。利益关系在多元社会中表现为相同、差别和冲突关系,这些关系蕴含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中,但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完全满足正义要求,必须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纳入正义分配体系,实现多元分配主体共存的和谐局面。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大志;;论分配正义——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J];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2 姚大志;;社群主义和共同体的限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3 姚大志;;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姚大志;;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5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王彩波;杨健潇;;政治秩序·经济效率·社会公正——转型国家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责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7年01期
7 姚大志;;平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J];文史哲;2006年04期
8 王彩波;利益分化与中国渐进性政治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艳伟;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共识困境[D];南开大学;2014年
2 赵海洋;马克思正义思想及其当代观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3 刁小行;多元价值的均衡:沃尔泽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郭玉芳;新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先桃;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正义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天上;社群主义权利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伟;桑德尔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蒋柳萍;多元主义与自由:伯林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华;戴维·米勒正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8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4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