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06 08:04
本文关键词: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摘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全世界只有共同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和进步,追求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愿景,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现阶段,世界的主流是和平的,但影响和平的不确定因素还依然存在,局部的小规模战争还时有发生,不同社会性质国家之间的摩擦还依然严重,实现人类的和平任重而道远。 本文首先通过以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为理论渊源,充分分析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探究了列宁和平共处思想是随着当时俄国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利益不断变化发展的成长的轨迹。其次,剖析了列宁早期所强调“民主”的和平、主张“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布列斯特和约”式的和平,以及晚年提出的以贸易合作为先导实现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包括租让制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联系的新形式,以及参加热那亚会议、与德国建交等。再次,总结了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深刻内涵:主张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是以力量均衡为基础;国家主权独立、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互利合作是和平共处的纽带;以和平竞赛推进和平共处,在斗争中争取和平共处,提炼出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阐述了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发展,总结出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思想,是随着世界格局和国家利益不断变化而提出的最具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外交战略思想。中国的这一系列外交主张是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理念的延续、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也同样如此。中国共产党人以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等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提出,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时代主题。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对于推进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社;;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2 孙建社;;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和谐世界[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宫世霞;列宁、周恩来、邓小平和平共处思想之比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王蔚;;论和平共处原则在中国的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年03期
5 赖光宝,王晓刚;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孙建社;;试析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发展的轨迹[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7 王荣华;;和谐与和平: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J];求是;2007年01期
8 曹希岭;从列宁的和平共处策略到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徐成芳;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三个思想渊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毛惠彬;论邓小平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多重发展[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教学研究辑);1998年07期
,本文编号:1257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5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