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暴力的政治之维——马克思与阿伦特暴力观比较

发布时间:2017-12-10 17:27

  本文关键词:暴力的政治之维——马克思与阿伦特暴力观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哲学 暴力 工具性 权力


【摘要】:对暴力的理论关切是政治哲学的规范性诉求,也是真实而健全的政治哲学的内在要义。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思想都体现出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反叛:要求把政治活动理解为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性存在,而非从哲学的体验中理解政治,这使得他们的政治暴力观具有相似的出场语境。同时,他们都将暴力的本质理解为工具性的存在。然而,由于理论诉求及时代背景的诸多不同,他们的暴力观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暴力的价值功能上,马克思从"历史助推力"的角度肯定暴力,而阿伦特则从"反政治性"的立场批判暴力;在暴力与权力的关系上,阿伦特强调两者的根本性区别,而马克思则注重两者的关联。此外,阿伦特对马克思暴力思想的评价与解读本身既有可取的价值,又不免曲解和误读。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费希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关系研究”(13BZZ012)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永久和平与国际正义:从柏拉图到中国共产党人”项目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任何关心历史和政治的人,都不可能对暴力在人类事务中惯常扮演的角色毫无知觉。”[1]83从某种角度说,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暴力的历史。即使在今天,暴力依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中主导了社会运动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关涉着相当数量人群的生存状况。因此,对于暴力的本质、功能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妮;;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峰;;“属下”的声音——《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3 路文彬;;男性主义迷途——从丁玲写作个案看中国女性的现代性异化[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4 武小凯;;与信仰同行——法国式自由考[J];法国研究;2009年03期

5 陈舒R,

本文编号:1275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75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