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的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15 10:2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的思想初探
【摘要】: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一代又一代的贤人智者在国家和个人关系的问题上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为国家与个体及其关系的思想史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马克思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入分析研究前人的思想结晶,特别是对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尤其是国家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出了具有鲜明理论特质的国家观和个人观。马克思认为,要探究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必须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和人权理论虽然极力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但事实上只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服务,是资产阶级国家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才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有失平衡,因此,研究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及其关系的思想,有利于现实中协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诸多关系,探寻解决现实生活中二者关系失衡的路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思想的缘由,以及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现状,并就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和思路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关系思想的历史渊源,主要对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黑格尔等思想家在国家与个体及其关系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考察。第三部分,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观的批判出发,阐释了马克思探讨国家和个体关系的基点,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旨趣和最终指向,探讨了个体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批判、马克思对虚幻共同体的批判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第四部分,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与新自由主义在国家与个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关系思想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国内思想界在国家与个体关系上的理论之争以及思考和解决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启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贾礼伟;童贤成;;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现实的个人”的意义探析[J];求实;2009年10期
2 赵志浩;;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的历史观[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侯惠勤;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个人”观[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艾四林;刘伟;;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扬弃及其实现的人的本质的革命[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2期
5 王智勇;论以人为本中“人”的三重内涵[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6 胡建;终极关怀观的启迪与超越——试析马克思对黑格尔“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扬弃[J];人文杂志;2000年03期
7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底松菲;马克思关于国家与个体的思想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任娟;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1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9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