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国家与普世文明——梁启超的新天下主义
本文关键词:世界国家与普世文明——梁启超的新天下主义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梁启超是最早致力于探索"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理想的世界秩序原理的思想先知。他以世界历史进化的宏阔视界,将中国史概括为三个时代:上世史为"中国之中国",中世史为"亚洲之中国",近世史为"世界之中国"。而其将来史,则将由中西文明融合而成新的普世文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揭示了中华帝国由"天下"而"国家"的政治转型趋势。在他的国家进化论中,国家的进化趋势是由古代的帝国主义转变为现代的民族主义,进而发展为民族帝国主义,最终走向未来的大同主义。民族主义时代和民族帝国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是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梁启超的民族主义仍保留了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欧战以后,晚年梁启超对国家主义的反思和对中国天下主义传统的阐扬,以及他寄予中华"世界国家"之普世文明理想的新天下主义,正是我们今日建构新世界秩序原理之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现代国家之建构是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核心主题。梁启超为中国民族主义之父,他最早输入“民族主义”概念,并建构了近代中国最富原创性的国家理论。在中西文明激荡的转型时代,梁启超的民族主义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思想内涵,其中公民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世界主义相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刘国华;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正面推动作用[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王天根;;史学框架与史学求真的限度——兼论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的史学转向[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5 冯建勇;;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及其在边疆地区的适用[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6 史敏;;解析辜鸿铭保守主义思想的独特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祝彦;论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的关系[J];北京党史;2003年02期
8 李春萍;;从“中学”到“国学”: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9 张树彬;安岩;;英语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安全[J];长城;2010年02期
10 吴容,张放;困境与出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主法治之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闫恒;制约皇权的神学—董仲舒宗教与政治思想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青松;论史华慈的《论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路易斯·卡利尔;岳友熙;李在超;;世界大同主义:从都市经验到政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2年02期
2 戚其章;论孙中山的“大同主义”说[J];安徽史学;1999年01期
3 翟志勇;;没有国家的爱国主义?——米勒与他的《宪法爱国主义》[J];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02期
4 龚英甫;共产主义[J];书屋;2003年04期
5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燕珍;世界大同主义与纽约知识分子的形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5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32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