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25 10:06
本文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修昔底德陷阱”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基础结构机制 反思调控机制 两极策源机制
【摘要】:"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历史-理论概括,不仅催生了一种关切"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问题的现实感,而且唤醒了一种重读历史以预断未来的理论兴趣。要想理解"古典世界的历史悲剧是否仍然会在当代重演"这一以史带论的命题,我们就必须具体分析促成希腊世界秩序转变的基础结构机制、反思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透过立国方略与国际战略把雅典和斯巴达塑造成了策源战争的两极。只有把对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结构分析与行为体的策略分析结合起来,与世界秩序转变过程相伴的战争动力机制才能得到解释;只有分有修昔底德为人们敞开的真正"政治的"视野,我们才能获得某种预断未来的战略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091.2;D81
【正文快照】: “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这一概念,一经美国政治学家Graham T.Allison提出,很快就成为学者、政治家和媒体人广泛引用的一个说法。无论是受到赞成还是反对,这一简约的历史-理论概括,紧紧抓住了“古典世界的历史悲剧是否仍然会在当代重演”这一重大问题,因而,它不仅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淑梅;;修昔底德与孔子:两种国际政治思想的渊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陈波;;文化象征的拓展——评萨林斯《与修昔底德辩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熊文驰;;政治党争研究中的“动”与“静”——理解亚里士多德与修昔底德研究方式上的差异[J];国际观察;2013年03期
4 乔戈;;柏拉图的政治史学与政治哲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2期
,本文编号:1332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33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