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天人架构王道政治哲学新解
本文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政治 天人架构 出处:《人文杂志》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内圣外王"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主题,如何内圣?有孔、孟、程朱、陆王的心性学之道统法脉传承;如何外王?则有孔、荀、韩李、董子之王道政治的思想谱系。而内圣是为了外王,如何外王(治国——小康、平天下——大同)就成为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王道政治是儒家所设想的外王之社会理想,而王道政治如何就成为儒家政治哲学的主要议题。董仲舒所建立的天人架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为儒家解决王道政治之如何找到了一条路径。董仲舒面对的是如何说明汉代政治的合法性,以及汉代思想文化如何大一统的问题。因此,他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立场,广泛吸收道、墨、法、阴阳家等各种思想,以天人感应、阴阳之道来架构王道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形成了天道、王权、礼法为一体的王道政治哲学。这个理论架构成为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影响了后来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发展和走向。
[Abstract]:"inside and outside the King" is the Confucian ideological theme, how to consecrate inside? Kong, Meng, Cheng Zhu, Lu Wang's psychology and nature of the tradition of inheritance; how the outside king? There are Confucius, Xunzi, Han Li, Dong Zi of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the king. And the inside is for the outside king, how the outside king (governing the country-well-off. "leveling the world"-"Datong") has become the core issue of Confucian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politics of king's way is the social ideal of the outside king envisioned by Confucianism. And how to become the main topic of Confucian political philosophy. Dong Zhongshu established the structure of the political ideology system of the emperor. Dong Zhongshu wa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o explain the legitimacy of Han Dynasty politics and how to unify the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Han Dynasty. He took the Confucian thought as the basic standpoint, widely absorbed all kinds of thoughts, such as Tao, Mo, law, Yin-yang family and so on, and constructed the political thought theoretical system of Wang Dao by the way of nature and man, Yin-yang, and formed the heavenly way, Wang Quan.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becam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Chinese political ideology.
【作者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092
【正文快照】: 王道政治一直是中国古代政道构筑中的核心议题。王道政治是以崇尚王权作为社会秩序的核心,以尊道义为社会政治与伦理行为的出发点,以保民为施政的基本要求。王道政治发韧于殷商天命观念的消解,人文主义成为政治活动要素的西周时期。春秋时期,随着尚力求霸的强权政治的登场,儒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谭黎明;;汉代农作物的耕种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蔡保兴;;论荀子“礼”与霍布斯“约”思想之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张鹤耀;;浅析先秦时期的“天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霍学民;;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人称代词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余敏先;米学华;;韩剧在中国热播的文化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杨朝明;;经典新读与孔子思想再认识[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6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郭慧;;王船山对精神自由的祈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聂春艳;;论清代小说《金钟传》中的天津形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sノ,
本文编号:1490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49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