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身体的分裂与聚合——基于政治仪式中身体规训技术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 政治仪式 身体规训技术 强制性聚合 主动性聚合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现代情境中身体的分裂趋向,直接阻碍了个体迈向政治共识的道路,间接威胁到政治权力系统的稳定和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持存。政治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行为系统,借助连续性身体规训技术和稳定性社会规训技术,一方面,发挥传统的政治功能,由外而内地对分裂的身体施加一种强制性的聚合力;另一方面,为适应后现代社会而积极转变,通过唤起个体公民对其身份中蕴含着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责任的重视,由内而外地产生出一种主动性的聚合力。
[Abstract]:The split tendency of the body in the post-modern situation directly hinders the individual's way to the political consensus. As a special system of political behavior, political ceremony, with the help of continuous body discipline technology and stable social discipline technology, is an indirect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power system and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the nation state. On the one hand, give play to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function, from the outside and the interior to the split body to exert a kind of compulsory cohes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post-modern society, by arousing individual citizen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olitical rights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ies contained in their identity, a kind of active cohesion is produced from inside to outsid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810045)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CZZ035)阶段成果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玛莉·伊莱恩·赫戈兰德;何国强;;伊朗的仪式与革命[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2 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建构——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发展中的国庆大阅兵(1949-2009)[J];学海;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祝亚峰;;从政治伦理、精英伦理到个体伦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叙事的伦理向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田义祥;中国阅兵史话[J];军事历史;1999年04期
2 张愚,诸葛净,陈薇;城市历史空间的计算机视觉模拟研究与应用——以清天安门广场为例[J];建筑学报;2004年02期
3 王海洲;;作为媒介景观的政治仪式:国庆阅兵(1949-2009)的政治传播学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俊汉;;从治理的观念谈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构之关联[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洲;;政治仪式的权力策略——基于象征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学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2 王海洲;;试析政治仪式中的声音符号及其象征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动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3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49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