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孔子对“礼乐”制度的批判精神

发布时间:2018-02-08 12:02

  本文关键词: 损益 仁义 礼乐 社会伦理批判 中国特色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孔子的"仁义"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哲学,是对于其生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批判性阐发。它以"家国天下"为社会制度环境,从中抽象出人道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伦理,以"孝"、"忠"、"义"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损益"推动制度变迁的政治理想,建构起社会"五伦"关系中的伦理公平性与政治正当性原则;他提倡的"仁孝"、"义勇"、"贵和"等核心观念,既表达了春秋时代批判"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评价"德政"与"刑礼"制度关系优劣的独立思想,也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更是阐释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的"中国特色"的重要精神资源。没有儒家"仁义"为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就很难界定中华民族的制度文明;忽略了孔子对社会制度的批判精神,更无法说明儒家思想的本色。
[Abstract]:Confucius' thought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is essentially a philosophy of "entering the WTO" and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stem of "rites and music" in the Zhou Dynasty, which regards "family and country under the world" as the social system environment. The social ethics of humanitarianism value orientation is abstracted from it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ideal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with the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among filial piety,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Constructing the principles of ethical fairness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five lusts" in society, he advocated the core concepts of "benevolence and filial piety", "good courage" and "Guihe", which not only expressed the social reality of criticizing "bad etiquette and music collaps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independent thought of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politics" and "punishment and propriety" has also exerted an ideological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al syste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piritual resource to explain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out the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of Confucian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as the cor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fine the system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gnore the critical spirit of Confucius on the social system. It is impossible to explain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苏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视阈内的“闲”范畴[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5 张振谦;;古代诗学视阈内的“野”范畴[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6 任蜜林;;汉儒与新儒学[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3期

7 刘宁;;“务去陈言”与“归本大中”——论韩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勇;许家星;;以仁进道 以道成仁——孔子仁道观的理论特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迎年;道德对知识的胜利——现代新儒家思维方式论衡[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胡怿;;浅论“言意之辨”对东晋玄言诗形成之影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和君;胡宏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丽;孟荀思想之比较[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紫怡;仁内在精神特质的渊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宋燕;钱穆庄子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德印;二程修养工夫论差异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琦华;从《左传》看春秋诸侯与贵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维;何心隐的心理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嫔;论韩非对老子思想的诠释、吸纳与转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娇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和谐社会建设价值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张文城;何晏玄学思想与王弼玄学思想的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宙;;王廷相的“仁义刑法并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青年思想家;2003年05期

2 沈晓阳,刘力永;私利·公利·正义·仁义——义利关系的传统反思与现代诠释[J];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04期

3 ;仁义胡同[J];农民文摘;2008年04期

4 王新莹;;试论荣辱内涵的历史变迁[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彭瑾;于德弘;;试论当代青年批判精神的培养[J];江淮论坛;2007年01期

6 李国兴;邓坤金;;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些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2期

7 邓伟龙;;试析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J];创新;2008年02期

8 杨金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及其意义[J];天中学刊;2008年01期

9 吴传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7期

10 和建伟;;《摩诃婆罗多》与《三国演义》的英雄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苏新龙;;中国企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探讨[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璧如;;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思想体系的问题[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罗恩;;略论近年来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倾向性问题[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杜彦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凌毓侬;陈宇平;;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哲学[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黄国荣;;建立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的评价系统[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10 张全省;;60年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探索历程的回顾与思考[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邓伟志;净化学风先要净化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董萃;批判精神的缺失与重建[N];文艺报;2006年

3 蒋晓丽;强化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4 钱念孙;和谐社会建设与文艺批判精神[N];安徽日报;2008年

5 杨俊一;中国特色实践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本报评论员;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N];商丘日报;2007年

7 谢维俭;人文学术的中国特色[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冯玉军 俞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光明日报;2005年

9 马保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N];甘肃日报;2002年

10 董文先;中国特色与时代融合的战略思想[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谭吉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高旭红;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吉玲;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爽;当代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流变[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红婵;试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山西大学;2004年

3 刘浩林;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5年

4 潘小鹏;中兴通讯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孟萍;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康占军;郑州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个案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押静;论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之路[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春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凌刚;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韩文明;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5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495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2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