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平与正义之间——试论罗尔斯的正义观
本文关键词: 罗尔斯 正义 公平 原初状态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如何处理公平与正义之间的关系,是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罗尔斯看来,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义的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其正义理论确立了正义原则在一个良序的社会制度构建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为了确保正义原则是在公平的条件之下得到的,罗尔斯将原初状态下的人设定为独具道德、理性与自由的个体性存在,他们关心个人所得,同时并不去觊觎他人的利益;他们处在无知之幕之下,但对于正义的环境又并非一无所知。通过"深思熟虑的判断"与反思平衡的方法论原则,罗尔斯最终得出结论:既能够使每个人都得到平等的选择权利,同时又可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分配符合正义的原则。
[Abstract]: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ness and justice is the main problem Rawls wants to solve in the Theory of Justice. In Rawls' view, justice is the primary virtue of social system, and the theme of justice i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ociety. His theory of justice establishes the basic role of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rdered social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airness, Rawls sets the person in the original state as a unique morality.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of reason and freedom, who care about personal gains without coveting the interests of others; they are under the veil of ignorance, But the circumstances of justice are not unknown. Through "thoughtful judgment" and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of reflective balance, Rawls finally concludes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everyone to have equal rights to choos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ensure that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ccords with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D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崔景明;;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从“1+1=?”谈起[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2 吴春梅;乐琴;;公共服务项目中政企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基于武汉柏泉农场的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王春凤;;我国农民阶层的平等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4 苗娟;;文学作品的时效性与恒久性——论法国光明世纪四位思想代表的文学作品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陆若然;郭凯;;教育立法与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陈联俊;;行政执法意识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蔡从燕;;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公私法分立”[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刘晗;;林肯的时刻——宪法、分离与美国统一的根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王晓红;;马克思与卢梭的国家观比较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5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雪华;;论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苏宇;;对隐私权保护的深层反思——重新认识保密与公开的价值权衡[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邓集文;;健全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监督机制的思考[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海伦;;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再思考——基于建设有效责任政府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俊;;论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刘晓靖;;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崔露;;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与回应——尝读罗尔斯的《正义论》[J];科技风;2008年07期
4 姚大志;;正义与罗尔斯的共同体[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5 姚大志;;重叠共识观念能证明什么?——评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孙秀梅;;简评罗尔斯的自由观[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7 曹钦;;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对中国的现实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4期
8 杨礼银;;罗尔斯“原初状态理念”的当代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石惠中;;罗尔斯的正义与社会规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浩林,陈冬梅;作为公平的正义: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解读——兼论我国分配领域的公正问题[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吕晓明;;公平正义价值的确立[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顾肃;;当代西方道德与政治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姚大志;;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李华荣;;平等主义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童世骏;;多元主义文化条件下的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陈国权;王勤;;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宋海娜;;公民公正意识的基本含义[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年学者 江绪林;捍卫自由[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水梦云;何为正义,如何公平?[N];南方周末;2003年
3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尔斯、诺齐克、布迪厄三人祭[N];南方周末;2003年
4 林波;罗尔斯:基于正义原则的平等观[N];学习时报;2006年
5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姚大志;当代西方正义理论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谭彦德;商议民主与政治中的道德分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廖申白;解读罗尔斯“公平的正义”[N];学习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洪波;阅读伯林的十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何包钢;正义:乌有之情与现实之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国清;打造中国的罗尔斯产业[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作辉;罗尔斯正义观念转向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孙平;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立峰;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团结问题[D];浙江大学;2013年
5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6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清飞;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赵亚琼;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观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郭玉芳;新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利军;自由与平等之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明;分配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卞松华;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凌瑜;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栋;正义首要性思想:批判与建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雅林;论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少军;“现实的乌托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舒适;宪政传统中的罗尔斯正义理论之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宁晓璐;论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3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2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