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祛魅、理性附魅到正义返魅——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哲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 国家治理 道德祛魅 理性附魅 正义返魅 出处:《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时性地检视国家治理的变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国家治理中的三次转换:早期道德魅化之下,价值理性高扬,工具理性不彰;进入近现代,通过道德祛魅与理性附魅,价值理性不断旁落,工具理性持续扩张;当前,亟需通过正义返魅,推动价值理性复归,让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逐步走向融合。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能把国家构建在传统魅惑化的价值基础上,也不能重复西方经典现代性的非道德路径,而是要在正义观主导下,建构制度的正义与正义的制度。
[Abstract]:Through a diachronic examination of the vicissitud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we can clearly see the three transformations of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in national governance: under the early moral enchantment, the value rationality is high,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is not obvious, and the value rationality has entered the modern times. Through moral disenchantment and rational enchantment, the value rationality continues to fall,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continues to expand; at present,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return of value reason through the reenchantment of justice. Let the value rationality and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gradually move towards the fusio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s national governance, we can not build the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glamour of value, nor can we repeat the immoral path of the western classical modernity. It is to construct justice and justic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justice view.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质量的测度标准与方法研究”(12CZZ051)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社会矛盾与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地项目
【分类号】:D630;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慧芳;;现代性反思与当代道德理想主义重构[J];东南学术;2010年06期
2 方向红;理性自身的启蒙——阿多诺“祛魅”观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曾楠;;政治认同问题的伦理审视——基于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丁栋虹;世纪之交我国制度变迁范式的回顾与走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5期
5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01期
6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春泽;;论转型期政治认同的分析与重构[J];学术交流;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8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陈有勇;;寻求法律的一元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8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9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纪霖 ,陈思和 ,蔡翔 ,郜元宝;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道统学统与政统[J];读书;1994年05期
2 丁栋虹;经济的主体与主体的经济学──从“经济人”看经济学与经济的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3 王小锡;论道德资本[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4 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5 丁栋虹;市场机制条件下政府职责规范化初论[J];理论与改革;1999年01期
6 丁栋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产权制度性质质疑[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7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年02期
8 万俊人;政治伦理及其两个基本向度[J];伦理学研究;2005年01期
9 曹新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张凤阳;;共和传统的历史叙事[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康之;;论社会治理体系“返魅”的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549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4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