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卢梭民主思想新论

发布时间:2018-03-13 20:09

  本文选题:卢梭 切入点:民主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之后,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民主思想更多地受到诘难和否定。事实上,平等观念是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前提。卢梭是从平等的诉求走向民主政治的建构的,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而民主则是平等的实现,民主是人人平等的政治共同体。人民主权是卢梭民主思想的核心理念。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人民主权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人民主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原则,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以事实上的实证经验来否定作为规范的人民主权理论是不恰当的。公意概念是卢梭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石。卢梭将服从公意看做个人自由的保证,并强调个人服从公意时仍然享有生命、财富和自由的自然的权利,反对以公意来压制个人的自由,所谓集体的暴政、极权主义民主的说法并不符合卢梭的民主思想。
[Abstract]:After 20th century, Rousseau's democratic thought of people's sovereignty was more heckled and denied. In fact,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was the basic premise of Rousseau's democratic thought. Rousseau moved from the demand of equal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Equality is the premise of democracy. Without equality, there can be no democracy, and democracy is the realization of equality. Democracy is a political community in which everyone is equal. People's sovereignty is the core idea of Rousseau's democratic thought. The theory of people's sovereign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is a kind of normative democratic theory.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a modern democratic state and the basis of its legitimacy. It is inappropriate to deny the theory of people's sovereignty as a norm based on factual empirical experience. The concept of public will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Rousseau's democratic thinking. Rousseau regards obedience as a guarantee of personal freedom. It also emphasizes that individuals still enjoy the natural rights of life, wealth and freedom from the public will, and opposes the suppress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 by public will. The so-called collective tyranny and totalitarian democracy do not accord with Rousseau's democratic thinking.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典民主理论与现代民主理论”(10FZZ001)
【分类号】:D08;D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鲍国政;文明视野中的两种政治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云忠;;《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新叶;;群体性事件下的政府网站:问题与对策——一个比较视角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葛纾月;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来;制度立国与道德僭越——卢梭政治逻辑剖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晓溪;;自由平等思想的逻辑演绎——马君武与卢梭之透视比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吴明银;试论卢梭的民主思想[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白鸽;;卢梭民主观给我们的启示[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林蓉;;卢梭《社会契约论》札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6 李平民;雅各宾专政与卢梭[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苗金春;卢梭的民主思想与浪漫主义[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李雪峰;;论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休谟问题”——卢梭人民主权与民主的关系解读[J];求是学刊;2011年02期

9 李力东;;寻求人民主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平衡——试论卢梭的民主思想[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1期

10 吴赋光;哈耶克“有限民主理论”评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延中;;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2 吴相洲;;论平等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朱德米;;公共协商与公民参与[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张秀雄;;审议民主与公民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薛冰;;试论公共管理的逻辑结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澜;李海默;;重绎洛克之路——关于政治自由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姚大志;;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崔宜明;;论自由[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是是非非话卢梭[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胡润忠;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8年

3 贾宇琰;准确判断译丛价值 重磅推出热点丛书[N];中国邮政报;2007年

4 胡伟;民主仅仅是投票选举吗[N];解放日报;2007年

5 采薇;目标与意义:谁更重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梁展;卢梭的“公意说”:公共意志与个人自由[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华东师范大学 王家范;对理论有失望,但决不否定其作用[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胡润忠;毕塞特的协商民主概念解析[N];学习时报;2007年

9 李君如;中国能够实行什么样的民主[N];北京日报;2005年

10 董方奎;梁启超、孙中山政体理念的变化及启示[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丹;卢梭政府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余金刚;卢梭的中国面孔[D];吉林大学;2013年

3 周建明;卢梭与密尔代表理论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华仔;“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与和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敬巍;重塑内在与外在两个世界[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兴建;为了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罗富尊;在自由和平等之间[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清;正义与功利[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君;论卢梭公意思想及其引发的争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忠波;卢梭公意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田文远;论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D];复旦大学;2010年

4 朱清艳;试论卢梭形象的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双喜;论卢梭的公意学说[D];湘潭大学;2005年

6 孙可可;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民主基础[D];湖南大学;2009年

7 王嘉;对自由、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军;霍布斯与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差异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石弘;卢梭社会历史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方英群;洛克与卢梭的自由观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07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07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