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德性视角下民主社会中的平庸与伟大——评托克维尔的“德性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8-03-14 21:09

  本文选题:民主 切入点:平庸 出处:《理论探索》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托克维尔不同于传统自由主义的利益取向,而另辟蹊径从人的德性与灵魂的伟大,而非物质好处,来考察民主的利弊、自由的意义及民主社会的前途。德性伟大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而精神平庸则是其社会关切中最终极的敌人。民主是天意,其意义在于推动人性价值的普及,而其危害则在消灭人性高尚、导致精神平庸。自由在其根本意义上是德性高尚本身,在衍生意义上又是一切伟大德性的基础。自由与德性的建立依赖政治参与和宗教信仰。其中政治参与主要体现为地方自治、公民结社、革命、战争及"帝国主义"事业。对于民主,托克维尔给出了自己和上帝两种对立的视角,前者关注伟大,后者追求公平,面对民主的前景后者乐观,而前者则从德性高低的角度表示深深的忧虑。
[Abstract]:Tocquevil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terest ori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iberalism.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democracy, Tocqueville explo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mocra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virtue and the greatness of the soul, rather than the material benefits. The significance of freedom and the future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Greatness of virtue is the highest value pursuit of Tocqueville's political thought, while mediocrity of spirit is the ultimate enemy of his social concern. Democracy is the will of heaven, and its significance i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values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harm is to destroy the noble nature of human nature, leading to the mediocrity of the spirit. Freedom in its fundamental sense is virtue itself,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dom and virtue depends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local autonomy, civil association and revolution. War and "imperialist" cause. Regarding democracy, Tocqueville gives himself and God two opposing perspectives, the former focusing on greatness, the latter pursuing fairness, and the latter optimistic in the face of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he former, on the other hand, expresses deep concern from the angle of virtu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分类号】:D0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刚;;认真对待“托克维尔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7年01期

2 倪玉珍;;托克维尔理解民主的独特视角:作为一种“社会状况”的民主[J];社会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崇明;;托克维尔的焦虑[J];读书;2009年09期

4 乔贵平;;民主时代的自由之钥——托克维尔对民主与自由关系的调和[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王卫;;民主与暴政之间——论托克维尔防止多数的暴政的思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6 巴尔巴拉·弗赖塔格;艾彦;;是重新塑造的托克维尔还是“巴西的民主”[J];第欧根尼;2009年02期

7 王卫;;托克维尔防止“新专制主义”的思想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8 黄军柱;;托克维尔民主的式微[J];学习月刊;2010年08期

9 周建明;;民主发展的文化逻辑——论托克维尔的民情观[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吴玲玲;;民主发展的文化逻辑——论托克维尔民主视域下的民情观[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秋风;;应该明确民间维权的合法性[A];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7年

2 彭云业;霍小霞;;非政府组织研究20年[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宇燕;“托克维尔效应”之效应[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编译 黎文;托克维尔的北美来信[N];文汇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义伟;读托克维尔著作的价值和意义[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4 朱学勤;重读托克维尔[N];南方周末;2012年

5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茗;托克维尔:揭示民主两面性的思想家[N];解放日报;2013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托克维尔的历史深思[N];深圳特区报;2013年

7 陈晓律;托克维尔与美国的民主[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梁永春;假若托克维尔遇到潘恩[N];深圳特区报;2013年

9 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人 方绍伟;“托克维尔定律”真能成立吗?[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宏图;从1789到1848:托克维尔对革命的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灿;民主的命运:专制抑或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D];复旦大学;2005年

3 胡勇;论托克维尔的中道自由主义政治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杨泽章;现代公共生活的建构:托克维尔政治哲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隋洪波;马克思和托克维尔政治哲学中的“革命”问题[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依平;平等之后[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远志;论托克维尔对民主危机的认识与挽救[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周建明;托克维尔民情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谭巍炜;托克维尔的孤独——托克维尔论大众时代的个体性危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舟俊;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东南大学;2005年

5 曹晗蓉;论托克维尔的基本问题及其当代意义[D];云南大学;2012年

6 申芳;试论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与历史写作[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阳;托克维尔民主危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佳;民主的曲折—马克思和托克维尔眼中的1848年法国革命之比较[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牟晓飞;托克维尔“美国例外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盛仁杰;托克维尔与英国:托克维尔学术研究中的英国视野[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2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12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